環保人士致信加拿大部長 叫賣海豹制品損人不利己
作者 章軻
13日凌晨,部分環保人士向正在北京叫賣海豹制品的加拿大海洋和漁業部長蓋爾·謝伊(Gail Shea)發出公開信,稱加拿大向中國推銷海豹產品,損人又不利己。
11日,蓋爾·謝伊率加拿大海豹制品集團參加了在京開幕的第37屆中國國際裘皮革皮制品交易會,借機推廣海豹皮毛制品。據記者了解,近年來,蓋爾·謝伊多次造訪中國,主要目的就是宣傳加拿大的漁業以及海豹產業。
2009年,歐盟通過法令終止與加拿大的海豹產品貿易,同一年,俄羅斯政府也禁止本國商業性海豹屠宰。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禁止了海豹產品的進口,其中包括日本、墨西哥、南非等,美國早在1972年就已取締海豹產品貿易。世界各國禁止商業捕殺海豹的首要原因就是捕殺方式不人道。
在公開信中,環保人士稱,“我們是遍布在中國大陸各地的關愛動物的人士,人數有好幾百萬人,而且在日益擴大。”
公開信指出,“關愛弱小、愛惜生命、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當今世界的浩蕩潮流。我們作為這個潮流里的一成員,感到無上光榮。你的到來、你帶領的加拿大代表團來中國推銷殘暴的海豹產品,遺憾地說是對中國現代化、中國精神文明的建設,起破壞和阻礙作用的。”
公開信認為,身為加拿大海洋和漁業部長,向中國推銷海豹制品,說明認同海豹業者對中國人民的種族主義、文化帝國主義偏見。
加拿大海豹業者片面地認為,“中國人什么都吃”和“中國人不關心動物死活”。公開信指出,事實上,中國自古就有關愛生靈、憐憫動物的博愛情懷。當代中國在動物保護上的進步,更是各方有目共睹的。
公開信認為,加拿大政府和海豹產業無視中國人民環保意識的提高,硬是把破壞生態、殘暴海豹幼仔的產品賣到中國來,不是一個尊重消費者的理智行為。
公開信還特別提到,向中國推銷海豹產品的行為,在消滅中國人民心中原有的對加拿大的良好印象。加拿大是西方大國中較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助“二戰”時的中國。他故事在中國時家喻戶曉;大山(MarkRoswell)更是億萬中國人都知道的加拿大人。這兩個加拿大人,拉近了他們的祖國和中國的關系。而加拿大海豹業正在對加拿大在華的形象造成重大且難于彌補的損失。
“對中國來說,加拿大的海豹產品就像是大英帝國19世紀初傾銷到中國的鴉片,不僅鼓勵不負責任的消費行為,而且能夠起到毒害年輕消費者的作用。”公開信說,加拿大的海豹產品,宣揚對弱者施加暴力、推崇對殘暴的冷漠,貽害的是中國消費者的靈魂。作為西方發達的國家,加拿大理應幫助中國推進文明建設。向中國推銷海豹產品,是破壞中國文明建設的舉動。
公開信還從科學的角度指出,目前在中國地區出售的海豹產品介紹,存在許多不實和誤導消費者的內容。海豹油和海狗油的品質以及它們聲稱的功效,科學根據在哪里?有些海豹油產品甚至是為嬰兒生產的。這些產品的副作用有哪些?外敷的這類產品,萬一通過口腔食入體內,對幼兒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有沒有進行過嚴格的審查?海豹油從受到污染的海豹脂肪上提取,銷售到中國的海豹油里面有多少有害殘存? 加拿大要隨時準備承擔偽劣產品可能造成的一切損失。
我國《反虐待動物法》專家建議稿起草小組成員、山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張式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已代表專家建議稿起草小組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呼吁中國有關部門“對于以虐待方式捕獲海豹或生產的海豹產品,應當從國際形象等方面考慮,慎重決定是否禁止進口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