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
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
國際在線報道(駐聯合國記者 沈汀):第二屆中美清潔能源務實合作論壇當地時間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看看本次論壇的舉辦方——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就能感覺到這個論壇中傳達出的信息,代表著中美兩國高層決策智庫的價值判斷與定位。看看與會代表名單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等政要人物赫然紙上,就能感覺到中美兩國對這個誕生不久的論壇抱以怎樣的期待與厚望。
從論壇的發言中也不難看出,每位發言者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人對自己的講稿甚至有著精心設計和細心安排,目的當然就是要讓自己在臺上的一字一句都不僅能裝進臺下聽眾的耳朵,還能深入到每位聽者的心里。
駐華大使洪博培顯然是有備而來。在他用英文做主旨演講時,不時穿插中文,有的是即興發揮,有的是事先擬好。例如,演講剛一開始,他就試著拿非常調侃的語氣用中文和大家打招呼:“嗨,你們怎么樣?今天早上天氣不怎么好,不過我看還是有很多人一早就來了,太好了!”在用英文做完簡短寒暄并向來賓致意后,人們都以為他就要進入正題開始今天的演說了,誰知洪博培卻先和大家說起了名人名言。他說:“溫斯頓?丘吉爾曾經有一句名言,絕不要和一個拒絕你的人親吻,絕不要爬一座山勢傾覆的巖壁,也絕不要和一群人談論他們明顯比你懂得多得多的話題。”他說這句話正可以代表他現在的心情,而中國朋友告訴他,這層意思也可以用中文來表述,那就是“班門弄斧”、“關公面前耍大刀”。這兩句中文雖然說得有些蹩腳,但甫一出口便引來場上中國聽眾會心的一笑,整個會場的氣氛也為之輕松和愉悅了許多。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
住在北京的洪大使比起其他人來說自然有語言的優勢,可其他人也有辦法來捕捉聽眾的心。美國能源部負責政策和國際事務的助理副部長大衛·桑德羅就用各種形象的圖表和極具代表性的圖片,把有關中美清潔能源合作這一龐大而嚴肅的命題演繹得精巧而生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演講結束前用幻燈片播放的兩張上海浦東今昔對比圖,更讓現場觀眾發出一聲驚嘆。盡管很多人都知道上海在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將在同一地點、用同一角度而相隔近三十年時間分別拍攝的兩張照片,在短短幾秒鐘內呈現給現場的觀眾,任何人都會驚訝于一片幾近荒蕪之地轉變為如今繁華國際大都市的神奇。聽到那一聲贊嘆后,桑德羅頗為滿意地將這兩張照片重新播放了一遍,讓人們可以對此留下更深的印象。顯然,他的演說是成功的。
桑德羅用照片展示如今的上海
桑德羅利用圖表闡述自己觀點
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則在自己的發言中加入許多不同的事例,讓聽者感到務實而具體,而不只是泛泛而談的一紙空言。在談到中國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近年來雖不斷下降但仍面臨巨大挑戰時,他以中國汽車業舉例說,按照中國目前制定的有關目標,到2020年,中國平均每輛汽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應在105克到110克之間,而在那時,歐洲的汽車排放剛剛達到95克,這無疑是對中國的一個極大挑戰。
在談到中國深入推進節能減排重點示范工程時,他又舉例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已經在25個城市開始試點;在公共交通領域累計推廣的電動汽車已經達到7500多輛;半導體照明(LED)的應用工程已經在21個試點城市推廣應用,每年的節電量達到1.64億千瓦/時;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風能和太陽能等一批節能和新能源的技術都得到規模化的示范應用,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世界上最大規模千輛級電動車的商業示范運行,而世博園3.8平公里園區內的太陽能屋頂為這將近1000輛電動車的運行提供了一半的能量。通過這些生動的事例,萬鋼部長讓與會者不僅了解了中國政府在相關問題上的政策和立場,也讓人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國社會正在為節能和新能源的利用而悄無聲息地發生著改變。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的發言同樣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中國“和平崛起”理論的首倡者,這位睿智的老人將“利益匯合點”的概念再次深深烙入每一位與會者的腦中。這篇論述中美在新時期應尋找“利益匯合點”的講話,最后落腳在兩國清潔能源合作,他表示這正是中美兩國為此找到的一個特殊領域。與其他與會發言者相比,鄭會長的發言更讓人感到一種“高屋建瓴”的氣度和“放眼未來”的胸懷,這當然與他本人所從事的戰略研究課題息息相關,但也不乏個人脾性中與生俱來的那么一種淡定。論壇茶歇時有媒體采訪他時問到,中美關系如何才能避免出現上次奧巴馬訪華后出現的低潮局面時,鄭必堅回答道:“我想這么大的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想變成什么樣子,也不必做過分的奢望,但是要看到這個趨勢,‘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言語中透露出的那份自信和從容恐怕只有這位老人才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