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湖南之聲]郴州訊:(陳志芳 李志坤 盧黎清)宜章縣梅田鎮位于湖廣交接之處,京廣鐵路、京珠高速貫穿南北,是湖南省“百強鎮”之一。然而這個素有“湘南煤都”和“有色金屬之鄉”的湘南重鎮如今正被天沅化工和新山達化工日益污染:藍天變成黑天,部分糧食絕收,村民斷飲,白米變黑。近日,記者接到村民投訴后前往該鎮進行現場調查。
村民因遭受污染 糧食幾乎絕收
梅田村和車頭村是梅田鎮的兩個大村,也是污染最嚴重的兩個村。其中梅田村20、21、22組污染最為嚴重,涉及人口近千人,直接污染耕地面積600多畝,其中由于化工廠的污染導致顆粒無收的良田有100畝左右。
在梅田村村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被廢水直接排放到田里的地方。由于排污渠道比稻田高,白色的污水直接從渠道口排往田里,污水沉淀后上面覆蓋一層厚厚的綠色液體。
據梅田村村干部黃文平介紹,全村所有的口糧主要產自于此,上個世紀梅田村的糧產在全縣都是有名,但自從天沅化工進駐村莊以后,全村生產生活環境就日益糟糕,全村賴以生存的耕田將面臨“威脅”,天沅化工的存在對全村有利有弊,但總的說來,利小于弊。
“全村主要以這片土地創收,以前這些全是良田,現在20、21、22組因污染造成耕種顆粒無收的田就有100多畝,占農田總面積的近1/6,造成減產農田面積400多畝,占農田總面積的2/3。”黃文平對記者說,村民的口糧大部分只能保半年,其他半年只靠買米度日了。
同樣遭受嚴重污染的還有村里幾口水井。在21組一水井旁,面對污水橫流的水井,村民黃六太欲哭無淚。“以前老灣村有5口井,因污水滲漏,現在只有這1口井能勉強供應我們飲用,我們大部分都開車到鎮買桶裝水用啊。”
“我們的稻谷都是紅色、黃色、綠色還有黑色,爆出來的大米都會是清一色的黑米。”為了證實其言,村民黃開太從自家的屯倉里拿出一些谷子和大米出來。記者見到“黑米”,又黑又糙。
“天沅化工廠排污嚴重違規”
而造成這一后果,村民們始終認為這是村外天沅化工廠排污所造成。
據天元化工集團提供資料顯示,天沅化工集團有兩家化工廠組成,其中,湘南氮肥廠始建于1969年,2006年改制為天沅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至今42年,成為當地財政納稅頭號企業,僅2010年就達到500多萬元。;另一家新山達化肥股份公司(原宜章氮肥廠)1972年建廠,至今39年。2011年1月,兩公司合并組建天沅化工集團,員工1000多人。重組后的天沅集團現已是湖南省重點工程,主要生產液態氨、碳酸氫氨、復合肥。
針對村民關于“化工廠排污造成環境污染”的問題,主管天沅化工廠環保工作的劉向元告訴記者:“這些污染問題存在歷史原因,化工廠有一點責任。但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執行的標準不一樣,行業標準與地方標準有時候不是很適應,天沅集團是嚴格按照這些排污標準來執行的。”劉向元同時給記者提供了一份由湖南有色金屬院編制的《天沅化工集團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在該報告書最后的結論與建議中,記者看到“污染物未經處理達標后不得外排”這一條。
隨后,在劉向元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廠里的排污口,此時整個車間的所有環保裝備都處工作狀態,從排污口流出來的污水,清澈見底,與上午記者在廠外看到的排出的渾濁污水截然不同。
記者當時就向劉向元求證為什么這個時候廠內沒有氣味,反而廠外的排污溝氣味剌鼻?劉向元報以一笑并沒有直接回答。
同行的梅田鎮政府一位姓李的副鎮長,在廠外的排污溝察看時也說,“是真的有氣味。”
曾經在天沅化工上班的村民黃昌孝告訴記者:“他們排污嚴重違規,有時白天開啟所有的環保裝備,晚上就不開了,污水就直接排出廠外,流到我們的田里。”
政府監管不到位?
針對全村污染嚴重的事實,村民選出代表多次到上級主管部門,先后找到了梅田鎮政府、宜章縣人民政府、宜章縣環保局以及郴州市人民政府尋求解決村民最關注的污染問題。“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21組組長黃勇非常氣憤,“政府監管不到位,我們對他們已經沒有信心了。”
記者電話采訪梅田鎮黨委書記鐘馭明,“我們知道這件事,正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改進。”據他介紹,目前,天沅已投入了一千多萬進行環保設施的改進,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至于村民一直反映的環境污染問題,這跟個別村民沒有達到個人的目的有關,他們一直想把天沅化工廠里的交通和包裝壟斷下來。他還表示,許多荒廢的水稻田跟污染有關系,這也跟歷史遺留問題有關,并對記者說道:“我們這里1969年就開始建廠了,是不是天沅的污染還不好說。”
對此,宜章縣環保局主管執法的藍副局長作了另一番解釋:天沅化工排污水我們去檢測的一般達標,天沅化工是國家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屬于“國控企業”,湖南省相關部門在這里裝了“廢水自動檢測儀”,“只要不達標自動檢測儀就會“報警”,省里面就知道了。”
記者從梅田鎮黨委書記鐘馭明處了解到,2011年1月16日,由梅田鎮政府牽頭召集了天沅化工集團、涉及跟環境問題相關的幾個村的村干部,舉行了一次協商會,但老灣村的幾個組長都沒有參加。老灣村21組組長表示:“不參加也可以,這樣的協商會一年有好幾次,但是沒有任何實質意思。”
編后語:
坐落于五嶺山脈騎田嶺下的梅田是湘粵交匯之地,境中的武水河流入廣東的北江,是珠江水系支流。稻田、水質、空氣污染問題已達30多年,到現在由天沅化工和新山達氮肥廠合并而成的天沅化工集團,經歷了滄桑變化,但其污染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造成現在的良田大面積的被污染所蠶食,也不單是一個天沅化工的責任,其中固然有歷史原因。但究根其底,我們的當地政府是否把民生問題擺在首位,良田的毀壞國土部門在哪?環境的污染,環保部門在忙什么?作為最基層的人民政權梅田鎮政府,離老百姓最近,這些年,環境污染,良田損毀擺在面前,難道竟然不知?
民生是根本,招商引資固然可以帶動一方經濟發展,擴大就業機會,但相比環境保護來說,誰輕誰重?政府如何取舍?值得深思。
對于天沅化工污染問題的后繼處理情況,本網記者將作進一步的跟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