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社區記者辛捷愷劉仰奇文/圖
記者專家再探“前十”的天力、粵華兩物業,發現業主都有彈有贊
這廂綠化環保不錯,但就是停車位不足;那廂安保很好,就是設備老化!昨日,和諧社區之旅專家讀者團分頭到獲環保獎項前十名的天力物業富力桃園社區和獲安全獎項的粵華物業金海花園社區,發現網絡投票的這個結果基本屬實,但也從業主口中聽到了一些要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富力桃園
記者探訪
綠化率高業主自覺扔煙頭
昨天上午,記者和專家團隊來到白云區高橋大街的富力桃園,一進小區,滿眼的郁郁蔥蔥和撲面而來的清新空氣馬上吸引了專家們的注意。據了解,富力桃園的綠地面積有12.6萬平方米,綠化率高達35%,只見榕樹、鳳尾蕉、椰樹、花草等植物層次分明地分布在小區的各個角落。
走在小區的主干道上,道路和綠化帶都十分干凈,除了掉落的樹葉,幾乎難覓隨手丟棄的垃圾或寵物排泄物,環衛工人正忙碌著打掃衛生,把一桶桶的垃圾裝上車。在專家們與業主陳先生攀談的間隙,記者注意到,煙抽完之后陳先生非常自覺地掀開旁邊的垃圾桶蓋,將煙蒂扔了進去。廣東省華南和諧社區發展中心公益事業部副部長文藝華頗有感觸地說:“垃圾桶里裝滿垃圾,竟然不見有垃圾溢出掉落在周圍,煙抽完后自覺丟進垃圾桶,可見這邊居民具有較高的環保意識。”在物業管理處,負責人朱經理說:“想不到小區被評選為‘最環保’。”在她看來,小區的環保,業主和管理處都有一份功勞,其實管理處在公益下的力氣更大。
業主說法
贊:肯定“最環保”稱號
在富力桃園A區,業主江老伯告訴記者,小區鬧中取靜、綠化率高、空氣清新,每天有環衛工人打掃衛生,在硬件方面是沒話說的,“大部分是素質比較高的業主,臟亂差基本沒有。”來自湖南的清潔工人黃先生更是告訴記者:“這里環境很好,希望和太太能在這里養老。”
住在D區的劉婆婆對物管的環保宣傳也有所肯定,她說,物管會不時組織業主參與清潔行動和舊衣回收,小區內貼了環保廣告,也派發傳單,這些工作做得很好。在記者隨機采訪的10名業主中,絕大部分對小區的環較滿意。
彈:停車位不足還不夠貼心
然而,停車位不足卻讓江老伯頗有微言。江老伯說,由于社區人數多,小區的道路兩邊經常擠滿了私家車,噪音問題給業主帶來很多煩惱。“我樓下的飯館經常亂停亂放,三更半夜還有人按喇叭,小孫女剛睡著就被吵醒,大人也休息不好。”此外,江老伯還說:“一些老人家帶著孩子買菜回來,掏門卡十分不方便,而保安又不主動開門,管理還不夠貼心。”
專家說法
張玉峰:環保應該“軟硬兼施”
(廣東省華南和諧社區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
富力桃園是一個占地面積33.3萬平方米、住戶超過8000戶的社區。大型社區管理不容易,出現一些管理欠缺在所難免,而從富力桃園高達35%的綠化率、關注舊物回收、環境干凈整潔這些方面看來,它不愧于“最環保”之稱。
要成為環保社區,在硬件方面應該有相關的配套設施保證環境的整潔和諧,比如要有垃圾回收、植被維護、噪音消減等一系列配套設施。此外,物管公司營造干凈、整潔的環境,才會令業主產生約束感。而業主的公德心一旦形成,自然會在社區里營造“人人自覺愛護家園”的意識。
●金海花園
記者探訪
安保不錯記者“私闖”被跟蹤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帶著兩名專家進入了粵華物業旗下的金海花園探訪。從天河北進入小區之后,整個小區的綠化和寧靜的氛圍就獲得專家的聲聲贊嘆。不過,看著三個陌生人進入小區后,四周圍晃蕩,見人就湊上去聊天,一名小區保安馬上跟了上來,跟著記者在小區內走了幾十米。
正當保安準備上來盤問時,記者一行遇到了一名小區業主,在表明來意之后,住在金澤閣的李老伯與記者一行在小區隔空層坐下來聊起了天。保安看到這一幕,以為我們是業主的客人,才沒再盤問。
業主說法
贊裝攝像頭后竊案近絕跡
李老伯在金海花園已經住了有八個年頭,3年前的一個晚上,他和老伴在房間睡覺,發現門外有奇怪的聲音,于是第一時間打電話給物管并報了警,雖然后來因及時發現,沒有被賊人偷走什么東西,但退休的老兩口還是嚇出了一身冷汗。
李老伯說,這個事情之后,物管公司立即把管理不力的經理換掉,并組織業主集資安裝紅外線攝像頭。李老伯說,安裝了攝像頭之后,這幾年基本沒有聽說過有什么入屋盜竊的事情發生。
彈設備老化嚴重應早更換
老廣謝女士在小區里也算是老業主了,她說,這個樓盤的樓齡都有十多年,很多設備正在不斷老化。比如水泵,每天晚上到用水高峰的時候,就會發出轟鳴聲;十幾年的老式電梯,雖然有工程人員定期維護,但說不準哪天說停就停在那了。謝女士表示,物管公司在小區設備維護上面要起一個牽頭帶動的作用。
謝女士說,更換舊設備,就是圍繞著誰出錢的問題,怎么出錢的問題等等。物管在業主當中應該起到一個出謀劃策的作用,可以讓物管先制定一些更換的計劃或者方案,然后讓業主們坐下來共同探討如何把家園管理好,這才是上策。
專家說法
莫穗:轉租轉賣率不高說明和諧
(廣東省華南和諧社區發展中心社工委助理)
在附近中介還有居民口中得知,這里的轉租率和轉賣率并不高,很多居民還是愿意選擇居住在這個小區里面。從這個角度來評判,該物管和業主之間的關系還是相對和諧的,小區的硬件設施很好,而物管方面的服務意識也強。
花絮
業主懷舊呼喚經理回來
2003年入住金海花園的業主崔阿姨對物管印象最深的算是彭經理了,采訪過程中,她隔幾分鐘就會說到“彭經理”三個字。原來,在物業管理團隊當中,彭經理的服務意識最好,每次崔阿姨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夠很快地解決。
據崔阿姨回憶,前兩年有一段時間彭經理被調走,崔阿姨隨后遇到什么事情都感覺不上心。實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崔阿姨主動打電話到物業總公司詢問,“如果彭經理不是調上去當領導,而是平調的話,請把他調回來金海花園”。崔阿姨說,經過她和一眾業主的努力,最后彭經理又回到他們的身邊,繼續服務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