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欣:環保是一種責任
2010年9月7日晚,瑞典斯德哥爾摩,來自全球31個國家和地區從8000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最終入圍“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總決賽的57位選手正在靜靜地等待比賽結果的宣布。當來自中國廣東佛山二中的李穎欣和楊兆楠從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手中接過大賽頒發的全球唯一特別獎,五星紅旗在會場投影中冉冉升起的時候,全場掌聲雷動。
再次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穎欣還是很興奮?!爱敃r真的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坦白說,在到瑞典之前,我們曾經參加過青少年創新大賽,但那一次還未進入國內決賽就止步了,當時我們三個都有些沮喪,但還是要打起精神來準備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中國地區選拔賽,從北京到斯德哥爾摩,最終知道自己的嘗試得到了肯定時,那真是一種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體驗。”
最實惠的環保技術
李穎欣、楊兆楠、陳婉玲開始進行最終獲得“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唯一特別獎的“釋能保氮土壤重塑”抗污染新技術研究,只是源于三人一次偶然的戶外旅行。當他們看到大片的農田基本上都遭遇化肥、農藥的嚴重污染時,三位同在學校環保科技活動小組的綠色愛好者便萌發了一個簡單的想法:共同做一個研究項目,解決農田的污染問題。然后,他們便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給出的意見是:提出方案,大膽動手做。這也是佛山二中的一個良好傳統,學校鼓勵學生多進行研究性學習,并有一個專門的教師團隊指導學生完成整個研究過程。
但研究進展并不如三人預想的順利。為了調制土壤重塑的配方,找到由廢棄物和共生菌群組成的最合適的培養基料,李穎欣、楊兆楠和陳婉玲在實驗室里不知道試驗了多少次。“之前并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而且網上也基本上找不到相關的資料,所以只能靠我們自己一次次嘗試,一次次摸索?!辈贿^,三人的努力并沒有白費,經過幾十次的失敗之后,他們最終找到了最合理的方案,巧妙利用“釋能保氮”獨特方法,重組土壤的碳氮比,重塑土壤生態因子,這個方法能有效解救土壤板結、防止肥水流失和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穎欣說,在斯德哥爾摩比賽的時候,和世界各國那么多優秀的學生一起同臺競技,雖然不免有些緊張,但還是對自己的項目有信心,那是因為,她覺得自己和同伴的這個研究,“創新性強”。“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想到用蔗渣來做原料,在南方,蔗渣很常見,價格也很便宜,我們的研究總共花費不到五包蔗渣,每包成本也就兩元。如果換到北方地區,就可以選擇用秸稈來代替。所以說,這個技術成本低,適應范圍廣,實用性也強?!?/p>
實驗室里的美好時光
從高一開始就投入“釋能保氮土壤重塑”抗污染新技術研究的李穎欣、楊兆楠和陳婉玲,業余時間和長假,基本上都是在實驗室里度過的。問穎欣,假期看到別的同學都在休閑娛樂,而你們卻整日與實驗打交道,不會覺得無聊嗎?穎欣笑著回答,“老實說,剛開始有一點,但我們都對這個研究非常有興趣,這是讓我們堅持最重要的信念。而且當我們的實驗進展到某個階段時,對遇到問題的思考,對實驗結果的期盼,都大大超過我們對于娛樂活動的關注?!?/p>
對于三個長期泡在實驗室的同學來說,在實驗室“戰斗”的日子,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連做完實驗后洗試管,也不覺得是任務,而是一種放松?!耙驗槊看螌嶒灦家玫揭淮蠖言嚬芎蛢x器,學校的生物探究實驗室只有指導老師,沒有實驗助理,所以我們都自己動手。不過,與其說我們是在洗試管,倒不如說我們在‘玩水’,多半在這個時候,我們會聊聊自己的學習狀況,討論討論實驗下一步該怎么做,有很多個念頭,其實都是在這個時候想到的。”
榮譽帶來的責任與力量
最初只是出于興趣和愛好,開始了一項環保技術的研究,最后在國際比賽中獲得認可,拿下大獎,對于這一切,穎欣說,“可以說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當初做這個項目,只是想著看能不能想辦法解決一下現在農田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沒有想過會去參賽,但當我們報名參加比賽之后,一步步從佛山市走到瑞典斯德哥爾摩,那個時候又對自己的研究又越來越有信心,因為我們注重的就是實用性。”
在瑞典參加“斯德哥爾摩青少年水獎”的經歷,讓穎欣覺得收獲頗豐。“嚴格來說,我覺得這并不像一場競爭激烈的比賽,反而更像是一次世界各國青少年關于環保問題的深度交流。我們在那兒的一周,除了頭三天,各自向評委陳述自己的研究項目,其余的時間就是大家一起出海、參加國王晚宴、游覽最古老的博物館和動物園,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深入了解各國學生對于環保的認識。”在全部選手參加的聯歡會上,穎欣和兆楠也通過準備的中國結、折扇還有詩詞等來介紹中國的文化及中國的環保理念,“看到他們好奇而且渴望了解的眼神時,我們覺得很驕傲。”
在穎欣看來,獲得青少年水獎唯一特別獎和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都讓她覺得身上的責任更重了一分。“榮譽對我而言,更多的意味著是責任,我們要做的也是起到一種帶頭作用,讓更多的人來關注環保,投身于環保。”
(編輯:SN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