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3月1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每年3月,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商討國家大事的時候,正是北京多風沙的季節。我記得前幾年,常常會有代表委員一下飛機、火車就遭遇北京沙塵天氣的情況。但最近幾年情況好轉了,比如今年兩會期間,多數時候北京天氣晴朗、天空湛藍。不過,前天和昨天,北京的空氣質量連續兩天為輕度污染,似乎在告訴大家,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一刻都不能放松。
在前天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說,我國環境的形勢依然嚴峻。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算太高,就業形勢很嚴峻,所以各級政府發展經濟的勁頭還是很大。“十一五”期間,我國煤炭的消耗增加了10億噸,而根據“十二五”的需求情況,煤炭的增加量很可能還會達到10億噸左右。
作為環保部的副部長,張力軍面對記者的一番感慨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同志們、朋友們可以想一想,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土范圍內,如果再增加10億噸煤炭燃燒的排放,對我們的環境影響會有多大?
煤炭燃燒帶來的污染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我們還要面對汽車尾氣、重金屬、危險化學品等等一系列的污染。隨著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有效的遏制措施,這些污染都會只增不減。
這幾天大家都在關心日本的地震災情。平靜的家園瞬間變成一片汪洋、原本生活幸福民眾瞬間變得流離失所。盡管我們不能把這次災情和環境破壞聯系在一起,但一個不容回避的話題是:如果在環保方面無所作為,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遭遇與海嘯、核泄漏一樣嚴重甚至更嚴重的災難。
怎么樣保護我們的家園,保障我們的幸福生活?我覺得只有4個字:多管齊下。首先是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要切實轉變觀念:經濟要發展、環境也要保護,要科學地找到兩者的平衡點;第二,企業要自覺承擔環保責任,不做破壞環境的事情;第三,公眾要更加注重環保,全體“地球人”都來保護地球。(陳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