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張思凱
本報通訊員 李志勇
3月21日,注定是山東能源行業永遠銘刻的里程碑!
這一天,迄今為止山東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重組在濟南塵埃落定——注冊資本100億元、涉及員工20余萬人,資產總額1200億元的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
這是山東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工作部署,也是統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山東鋼鐵集團、山東重工集團、山東海洋投資、泰山財產保險公司成功組建后,積極推動實施大集團戰略的又一重大成果。
順應發展的必然選擇
富煤、缺油、少氣,是我國能源儲量的現狀;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油氣、新能源全面發展,是我國現有的能源結構。
為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穩定、安全發展,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鼓勵煤炭企業打破地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實施強強聯合和兼并重組。按照國家發改委《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5年,全國將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特大型煤炭集團,5年后,其煤炭產量將占全國的65%以上。
經過大規模的重組整合,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年產量在5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團14家。2010年,前10位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的煤炭產量已占全國總量的29.6%。按2010年8300多萬噸的產量,在全國5000萬噸以上的煤炭超級航母中,山東能源集團排名第五。
“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的組建,是順應國內外能源產業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也是增強我省煤炭企業對外資源開發能力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卜昌森向記者描繪了企業愿景,“用兩年的時間,打造億噸煤炭產量的集團;三至五年的時間內,進軍世界五百強!打造卓越能源企業,到500強俱樂部享用大餐!”
積極進軍新能源
山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特別是煤炭消費大省。在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中,煤炭是主體能源。而占全國2.2%的儲量、4.6%的產量、9.9%的消費量表明,產煤大省、耗煤大省、資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煤炭供需缺口不斷增大。而經過多年的超強度開采,我省的新礦集團、棗礦集團、淄礦集團、肥礦集團、臨礦集團和龍礦集團六大煤炭企業的后備資源已嚴重不足,越來越難以擔負起安全穩定保障全省能源供應的重擔。
合則興!2004年,我省就開始研究省管煤炭企業的重組,2010年7月4日省政府第75次常務會議、7月22日省委第104次常委會議研究并通過了《省管煤炭企業重組方案》,標志著山東能源集團的組建工作正式啟動。2010年12月16日,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一個大型能源航母正式啟錨遠航!
“6家煤炭企業聚指成拳,有利于我省煤炭企業集中資金、技術、管理、品牌等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變單體優勢為集群優勢,變行業優勢為區域整體優勢,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實現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的轉變。”卜昌森認為。
按照山東能源集團的規劃,未來的能源集團將以能源集團和下屬六大企業兩個層面確定產業結構,全力發展煤炭等傳統能源、新型能源、能源裝備制造和現代物流等基礎性主體產業,著力培育煤化工、醫療健康等產業,適時關注其他新興產業。
而在能源集團的產業布局中,“3+7”成為其重要基點。“3”即3大戰略區域:省內為中心的現實經濟區域,內蒙古和陜西的加快發展增長區域,新疆、云貴的長遠戰略發展區域;“7”即:濟寧、菏澤、黃河北3大省內基地和陜西、內蒙古、新疆、云貴4大省外基地。在此基礎上,對國內其他區域進行價值投資和適度集中開發,同時擇機進入國外開發能源資源,推進山東能源集團向國際化發展。
據介紹,今后,山東能源集團將在發展煤、電、油、氣等產業的基礎上,積極進軍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新型能源領域,大力發展能源裝備制造業,培育發展與主導產業相融合的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煤氣化、煤焦化等煤化工等產業,穩步發展煤電聯營、煤電鋁等產業,實現山東能源集團的內涵發展、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
三大中心謀局未來
如何擺脫名合而實不合的國內部分企業整合重組的桎梏?山東能源集團工會主席的宿洪濤表示,要根據發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以戰略管控為主導、不同階段對不同企業或業務實施運營管控的混合型管控模式,構建能源集團三級母子(分)公司管理體制。
在山東能源集團的架構中,集團總部定位為戰略管理中心、資本運營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六大權屬子公司定位于利潤中心和生產經營中心,權屬子公司下屬實體單位則為生產中心和成本中心。同時,按照“成熟一個、重組整合一個”的要求,對相關業務、資產、人員和技術、信息等進行重組整合。
而要打造山東能源集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資本運作是卜昌森等決策層的重要棋子:“我們要加大資本運作,拓寬集團價值投資渠道,實現產業戰略合作,推動兼并重組和跨產業發展步伐,積極推動企業上市,搭建資本市場運作平臺。”
新的能源集團領導班子也深刻洞察了人才和技術對企業永續發展的擎舉作用。早在注冊成立后,山東能源集團培育和面向國內外吸引各個產業領軍人物、高端人才的行動已經開始,傳統產業的煤炭技術人才要滿足需要,電力、石油、天然氣等領域的專業人才也要跟上。而為了打造核心競爭力,山東能源集團還決定通過投資控股、購買使用權等方式,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建立包含煤炭生產、煤炭轉化、新能源等技術研究機構的技術研發中心,以鞏固和提高山東在國家能源戰略中的話語權。
■延伸閱讀
6家煤炭企業組建而成——
為何命名能源集團
“‘能源’二字意義深遠。”談起山東能源集團的命名,曾參與2004年、2008年省管煤炭企業重組調研論證、國內知名企業戰略研究專家牛克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6家煤炭企業基礎上組建的集團,為什么不叫煤炭集團,就是因為省委、省政府要求,能源集團不要固守煤炭,而要全力開拓煤、電、油、氣等綜合性能源產業,進軍新能源產業,使能源集團名副其實。”
其實,山東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早已被國內能源巨頭覬覦并搶奪。過去的5年,大唐、國電、神華在山東開發了風電場,國家電網在山東的生物質能發電廠輪番起灶,華能、中電投大舉投建核電站、內蒙古伊泰化工開始開發煤制油……山東需要一個植根于齊魯大地、全方位開發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綜合性能源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就是為了這一使命而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