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4月4日電(記者 黃艷梅)一束鮮花、一個帖子,就把一份哀思傳遞到另一個世界的親人。隨著現代生活觀念的改變,“樹葬”、“草坪葬”、“花葬”等綠色生態喪葬正在此間流行,成為一道風景。
4月4日,清明節小長假第二天。記者在廣西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看到,在一個占地20畝用于果樹葬的墓地里,種有蕃石榴、金桔子、石榴等果樹,一片蔥郁。位于相鄰兩棵果樹之間,只見一個1米見方的墓穴,地表覆蓋一塊黑色大理石碑,樸素典雅。
南寧市青龍崗長安墓園副經理劉玉芬介紹說,“果樹葬”是今年清明期間該墓園推出的一種新型生態環保殯葬形式。相比傳統墓碑面積減少了很多,也使得墓地與環境綠化相融合,達到回歸大自然的狀態。
“越來越多的市民以不同方式踐行‘文明清明’的理念。”劉玉芬說,該墓園的近800個“樹葬”在今年清明節前已全部售完,于2008年推出的“花葬”目前已售出140多個。
走進青龍崗長安墓園“樹葬”區,一排排龍眼樹下,盛開的小花和綠草掩映著塊塊墓碑。南寧市民陳先生一家四口神情肅穆站在墓碑前,虔誠地將兩束鮮花敬獻給已故的母親。陳先生說,“樹葬”相對于傳統墓葬占地少、環境幽雅,且更經濟實惠。
廣西自治區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李云英說,民政部門致力于推行節地喪葬,降低喪葬費用,在滿足市民對喪葬的基本需求的同時,引導市民逐漸樹立“厚養薄葬”的觀念,民政部門倡導喪葬最終將不再保留骨灰,而是撒播于自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