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陸一波 通訊員 馮聯清
一根簡陋的撈竿,沒有誰動員,也沒有誰獎勵,卻在吳涇鎮不停地傳遞著。又到清明,吳涇鎮保護母親河的第三代志愿者們來到環保老人王顯明位于普寧園的墓地,憑吊老人:“我們一定將手中的撈竿傳遞下去,讓母親河越來越清潔。”
閔行區吳涇鎮地處黃浦江上游,是上海主要水源地之一。鎮上的吳涇公園就在灣流邊上,經常有上游下來的垃圾雜物洄流到這里。鎮上的孤老王顯明自制撈竿,堅持每天打撈江面上的污物,直到被癌癥奪去生命。王顯明墓前,70歲的第三代環保志愿者張更大,向志愿者們娓娓講述:“老人常常拿著撈竿、推著鐵絲網做成的垃圾車,從家里步行兩站地來到江邊打撈污物。垃圾車裝滿了,他才推車回小區……”張更大說,王顯明去世后,他的撈竿傳給了第二代、第三代環保志愿者隊,交大、華東師大、紫竹科學園區、吳涇化工區和鎮上學校的100多支隊伍、1000多名志愿者也都加入了為母親河“梳妝”的隊伍。
墓地前,友愛實驗中學的蔣欣怡和同學們輕輕擦拭墓碑。志愿者們還一起清理墓地旁邊的花草,默默獻上鮮花、鞠躬致敬。普寧園墓地負責人介紹,這里已成為鎮上的“志愿者教育基地”,接受著越來越多來自各地的志愿者憑吊。
下午,志愿者們按照王顯明老人生前繪就的“黃浦江吳涇段潮汐表”,在吳涇公園江邊一起打撈江面垃圾。年長的志愿者用撈竿打撈,年紀小的清理公園垃圾,陽光之家的智障學員們則在一旁收集垃圾……吳涇鎮領導介紹,如今,環保老人的撈竿已傳遞給了更多志愿者。吳涇鎮各居民區、村、黨政機關和工廠企業都成立了志愿者隊伍。他們不僅打撈黃浦江垃圾,還清掃小區村舍;不僅維護環境衛生,還幫老扶幼、幫貧助困等,“一根撈竿正傳遞著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