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記者 韓小妮
在全球變暖和資源短缺的雙重壓力下,低排放、耗油少的新能源車近年來迅速崛起,成為汽車消費的新趨勢。究竟哪種車最環保,購買和使用的花費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的汽車專家對幾種新能源車進行一番比較后提出,建立一整套商業模式,推出低息貸款,加快環保車進入百姓家。
新能源車排放低、油耗少
目前市售新能源車主要包括純電動車,燃料電池車、混合動力車等。
純電動車的電源來自車載電源,純粹依靠電池驅動,行駛過程中排放為零。但這類新能源車目前仍面臨續航里程短、充電等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燃料電池車采用車載制氫裝置,或者直接通過加氫方式,使氫氣與氧氣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能來帶動發電機,驅動車輪轉動。盡管這種新能源車排放也基本為零,但成本高、加氫難將制約它的發展。
混合動力車的發電機有汽油機和電動機兩種。普通混合動力車以汽油機為主,電動為輔,通過把剎車產生的動能轉化為電能。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則以電動機為主,既可以只靠電池的動力驅動,電池耗盡后又可以轉化為混合動力驅動。為了給電動機提供足夠的電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需要采用大容量電池。但相對于普通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每百公里耗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都更低。
普通混合動力車節油40%
從經濟的角度看,買哪種新能源車最劃算?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認為:
純電動車耗電的花費要比普通車耗油便宜得多。以行駛100公里計算,油費要60多元,一度電平時0.6元多,低谷0.3元多,一天在10元左右,一個月可以省1100多元,一年就是1.32萬元。但問題是,純電動車的售價比普通汽車貴得多。
宋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國家《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純電動車的最高補貼標準為6萬元,上海市具體補貼標準將在近期公布。據預計,國家和上海累計補貼在8萬-10萬元。一輛普通純電動車價格在25萬元左右,減去國家和地方補貼,消費者仍要掏出15萬元。而相同配置的普通車型售價僅六七萬元,比純電動車要便宜一半多。
另外,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都面臨電池折舊的問題。
相比之下,普通混合動力車易為消費者接受。宋健說,目前混合動力車要比普通經濟型轎車貴7萬元左右,但能夠節油40%左右。以普通汽車每百公里耗油10升,每個月行駛2500公里計算,每年可省油1200升,每年可節省近萬元。“要是買的人多了,混合動力車達到批量生產,高出的價格成本減少到3萬左右,那么三四年可收回成本。”
建議推低息貸款分擔成本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院長余卓平則認為,無論電動車還是混合動力車都已進入可用期,關鍵是要建立一套平衡成本的系統。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新能源車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加,最終是可以和普通汽車相當的。現在的問題是,新能源車讓消費者得先一次性多投入5萬-7萬元,很多人可能不愿意。這就需要尋找一個有效的商業模式。”余卓平提出,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妨推出低息貸款,先分擔新能源車多出的成本費用,把這部分費用體現在“能源費”上。今后駕駛新能源車的車主,每月支付的“能源費”價格與汽油相當,這樣可能比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