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意圖在電動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中國電動汽車,在本周遭遇了一次意外剎車。
4月11日,本周一下午,杭州首批電動出租車上路運營尚未滿三個月,一輛運行的眾泰朗悅純電動出租汽車,在杭州最繁華的武林路女裝街頭突然自燃起火。
大火雖不到一小時就被撲滅,但熊熊烈火后留下的焦黑汽車空殼,卻令人觸目驚心。在中國首批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示范城市,第一家拿到純電動車牌照的廠家——眾泰汽車,發生了純電動汽車上路以來的第一次自燃事故,業內為之震動。
4月12日,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一位要求匿名的負責人證實,首批輛(純電動)出租車,除燒掉的那輛外,現在都已全部停運。“技術人員已經到現場,開始對車輛進行細致的全面排查。”
突然自燃
4月11日的自燃并無征兆。出事的這款純電動出租車上路兩個多月來,并無大的故障。
“當天出班的是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司機張學軍。當時車上坐著兩名乘客,目的地就是事發地附近的獅虎橋菜場。”參與事故調查的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下午14點55分左右,汽車開至目的地附近的武林路安吉路小學時,車尾部突然冒出了滾滾黑煙。
杭州最熱鬧的這條女裝街此時正是人來人往,目睹此狀的路人們紛紛追喊。電動汽車噪音很小。聽見喊聲的乘客發現了異狀。張學軍隨即靠邊停車,迅速檢查。
“張學軍剛打開后備箱門,就發現后座下電池倉蓋縫隙處有煙冒出。匆忙把后排座椅前翻,這時已有火苗竄出。”“司機剛跑開,火變大了。兩三分鐘不到,火已冒得很高。”目擊事故的“陽光花店”老板羅賽群說。熊熊烈火,幾乎竄到了行道樹一般高,黑煙在整條女裝街上都能清晰看到。“最后就聽到‘砰砰’兩聲爆炸式,玻璃、輪胎全壞了。”
一小時后,消防部門撲滅了大火,此時車子已只剩下空殼。
知情者稱,提供換充電服務的杭州市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將事故車拉到市郊一處停車場。在“服務公司、眾泰汽車、大有科技(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出資方)等單位技術人員現場拍照、初步分析后,把4箱電池拉回了服務公司所在的古翠換電站。”
當晚,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決定全面停運。“我們已要求廠家盡快給我們提供事情的分析報告,要告訴我們自燃的原因是什么。”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肇事者
出事的電動車由浙江眾泰汽車生產。一位要求匿名的電動汽車電池廠家總經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作為后起的汽車生產商,2003年眾泰成立時,不過是一個擁有部分汽車模具和零配件生產線的企業。2006年生產汽車時,銷售量只有1.1萬輛。“雖然(董事長)吳建中看準了電動汽車領域,但眾泰后勁不足,不可能承擔電池技術研發成本。”
而當時,杭州正急于引進整車廠商,規劃新能源汽車工業園的概念,并提供包括土地、稅收在內的多項優惠,正是杭州通過一系列政策優惠,才吸引了投身電動汽車領域的眾泰、萬向兩公司將電動車整車業務放在了杭州。“許多工業用地幾乎是半賣半送”。同樣急于找到新路的眾泰,因此與之一拍即合,成為寵兒。
眾泰先是取得工信部公告的“準生證”,2008年11月10日,眾泰汽車更入選了國家首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并獲得電動汽車生產銷售許可。2009年3月,眾泰汽車掛上了中國第一塊電動汽車牌照“浙A.2279A”。
在竭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城市的杭州,今年1月26日的電動出租車啟動儀式曾吸引眾多人關注。當天,眾泰朗悅純電動汽車和海馬普力馬純電動汽車一起,成為杭州首批30輛電動出租車,各占一半,正式上路投入商業運營。
知情人士說,在這種發展態勢中很多問題被掩蓋起來。“造過車的眾泰沒有電池技術,最后由萬向提供電池;而沒有汽車制造經驗的萬向,則從海南馬自達買來整車,進行電動車的改裝。”這位知情者說,某種意義上,這兩家公司都沒有掌握全部的電動汽車整車制造技術。但通過模棱兩可的宣傳,“很長時間內,很多人都誤以為眾泰和比亞迪一樣,擁有自己的電池技術。”
誰的責任?
知情者稱,由于事涉電動車安全問題,一直力推電動汽車的杭州市主管副市長沈堅和市經委主任趙紀來于事發當晚就做出了指示。
隨即,由杭州市電力局副局長蔡信牽頭,廠家眾泰汽車公司、電池制造商萬向電動汽車公司、充電站服務商杭州市電動汽車服務公司、車主杭州市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和涉及電子系統的中恒電子等單位負責人聚集在古翠路換電站召開事故分析會,并對事故車的一號電池進行了解剖。“會議一直開到凌晨兩點多。”知情者說,各方初步達成一致意見的有三點:初步排除人為因素、電控系統故障、電池接插件接觸不良引起事故。“在分析車輛起火點的問題上,眾泰和萬向產生了分歧,萬向認為車輛的起火原因可能是電池倉托舉機構的液壓桿潤滑油泄漏氣化造成,而眾泰則說可能是電池內部短路引起的。”知情者說,雙方互不相讓,鬧得有點僵。
4月12日,萬向電動車公司電池車間一位負責人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時,堅持認為由于電池組內部損壞,造成發熱過量,發生自燃甚至爆炸。“但這是組裝問題,和我們無關,我們的性能絕對沒有任何問題。”“電動汽車的問題比較復雜。在最后的結論出來前,我們不會說我們毫無問題,但也不會把責任亂推卸給別人。”眾泰集團品牌經理應子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說。
應子證實,杭州市政府已委托第三方獨立機構進行檢測工作。
對于自燃的原因,曾參與過863電動汽車專項的電池研究的杭州金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伯良的分析或更客觀,“電池、電控都有可能”。
純電動車的電池安全性一直是行業難題。此前,王伯良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最初的電池使用時間最長,安全性能最好,但儲能效果很不理想,后來研制的,儲能效果雖更理想,但充電過程中產生的氫氣容易發生爆炸。本世紀初,鋰電池的效果開始顯露,鋰電池具有能量比高、重量輕、壽命長等一系列優點,但作為自然界中最輕的金屬,鋰遇到水或者潮濕空氣極易自燃乃至爆炸。
電動汽車電池自燃問題確實有過。在3月26日舉行的一次汽車論壇上,北京汽車控股公司負責電動車的副總經理林逸曾公開質疑,“有人提到電動汽車在動力電池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我認為有些吹得太高。‘十五’期間,國內搞電動車的廠家都出現過自燃的現象。”
“現在的磷酸鐵鋰技術跟以往相比,已是更安全的技術。”王伯良說,但拋開電池,電路也有可能起火。與電池廠家相比,很多組裝電池的電源廠家,由于包含更多電池集成、電池線路,會讓可靠性下降,“零配件越多,可靠性越低”。
王伯良說,攝人心魄的大火,也許正給了朝純電動汽車狂奔而去的人們一次反思和調整的機會。“發生這樣的事,對于行業來說是要引以為戒,但并非整個行業要重新考慮。”王伯良說,汽油也會自燃,要看“最后的比例多大、什么原因引起”。
“如果是個別現象,應該比較快就能恢復。如果涉及到比較復雜、有普遍現象的,就可能要整改后才能上路。”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告訴南方周末。
電動車狂飆中的警告
作為新能源首批私人補貼城市之一,杭州市民購買指導價為25萬元的朗悅電動車,除享受6萬元國家補貼外,更有杭州市政府再補貼的36000元。
為了引導市場消費,杭州市更協調浙江和杭州電力系統投資分別成立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和杭州市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提供電動出租汽車和換電服務。為了照顧新生行業,杭州市將2011年將要新增的600輛出租車中200輛的牌照照顧給了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每輛4000的年牌照費,降到了1000元。”
但如此依然杯水車薪。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有限公司的高管抱怨說:“我們的投入大大高于傳統燃油車,我們的收入遠遠低于傳統燃油車。”
而令人尷尬的是,電動出租車尚處試運營階段,就遭遇如此意外。“就在兩個月前,一幫記者過來參加我們的電動車上路儀式;現在,還是同一幫人,看到的卻是我們停滿大院、停運檢修的汽車。”這位高管說。按照今年200輛純電動出租車的計劃,今年4月底,他們本該推出后續的20輛電動出租車,但如今已注定要延遲。“我們知道自己處于新生事物的摸索階段,一天兩天摸索不出什么東西,但誰也沒想到,最后摸到了一顆地雷。”上述高管感慨道。
(編輯:SN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