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田然)昨天上午,“低碳大運 綠色出行”啟動儀式后,20余輛試用一年的新能源公交和出租車組成車隊,從市民中心出發朝著本屆大運會的開幕式舉辦地——“春繭”行進。
記者采訪了解到,公交和出租車司機對純電動車的性能普遍稱好,對車輛低噪、環保、動力好的性能表示滿意,參與活動的市民親身體驗后也表達了購買新能源車的愿望。反映較多的問題是充電難,中國普天表示,6月底投用的30余座充電站將緩解這一燃眉之急。
電動汽車優點多
202路公交車司機張繼紅已有20多年的公交駕駛經驗,使用比亞迪K9純電動大巴1年來,他感覺車輛噪音小,操控方便,行駛平穩,市政路況下動力性不輸于燃油車,續航里程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202路行駛區間是福田交通樞紐和航母世界,區間40公里,我一個班要跑兩個來回,差不多170公里,電量完全可以滿足需要。”張繼紅說。
張繼紅面前的液晶操控盤面上顯示車輛行駛里程已有19258公里,他說,1年來跑這么多路車從沒出過問題。“動力也很好,上下立交橋的爬坡能力強勁,最高時速120公里,一般跑50—70公里左右,起步很順暢。”
操控盤上還有一個大巴的透視立體圖,上面顯示太陽能和跳動的“10KW”、“8KW”的字樣。張師傅說,車載太陽能板可以在行駛中補充電能,“今天陰天,太陽好的時候能達到18KW左右”。
駕駛比亞迪e6純電動出租車的楊師傅說,開了電動車以后不用聞汽油味兒了,車內空間十分寬敞,液晶儀表盤也很人性化,1年來已經跑了5萬公里,沒出過問題,乘客也反映車子坐著舒服,車內安靜。
市民逐漸愛上新能源車
深圳新能源車試用1年反映很好,深圳作為全國首批13個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首批5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之一,將借大運之機,推廣新能源車的使用范圍,普及低碳出行理念,倡導深圳市民和大運會期間參觀者也能加入新能源車的使用行列。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為本屆大運會服務投放的各種新能源汽車將達到2011輛,其中,混合動力公交車1370輛,純電動公交車279輛,純電動出租車300輛,燃料電池場地車60輛,燃料電池大巴2輛。
在“春繭”正門,100多名志愿者宣誓參與“低碳大運 綠色出行”,記者采訪了其中幾位,他們表示該活動增加了自己對純電動車的認識,試乘后他們在未來購車計劃中開始考慮新能源車型。
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則在使用環節為新能源車主繼續提供補貼,降低其使用成本,鼓勵普及。該基金負責人張建宇告訴記者,深圳設立了中國首個“新能源汽車碳賬戶平臺”,平臺將為每輛新能源汽車設立獨立的碳減排賬戶,通過充電結算統計行駛里程,換算出碳減排量,再由專門設立的專項獎勵基金,根據碳匯價格,對每輛新能源車的使用給予獎勵和補貼。
加大充電站、充電樁覆蓋范圍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新能源車特別是純電動車普及還面對一個困難就是充電站太少,充電樁進小區的速度不夠快。
對此,市供電局稱,該局已組織多個施工隊分赴全市上百個居民小區,為購買電動車的個人消費者提供充電樁安裝服務。
充電站方面,中國普天常務副總經理梁梅喜告訴記者,由他們負責承建的31個充電站將在6月30日前完工投入使用。巴士集團新能源推進辦公室經理高波表示,這批投用的充電站可以較好滿足深圳市大運前投放的2000余輛新能源車的使用需求。
此外,按照有關規劃,到2012年,深圳將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2.4萬輛,建設公交大巴充電站50個,公務車充電樁2500個,社會公共充電站200個,充電樁近3萬個。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屆時,深圳充電設施網絡建設和智能化試用將為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投入使用提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