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路透社6月1日報道,土庫曼斯坦石油天然氣與礦物資源部部長巴拉戈爾德·涅狄洛夫作出重要表態稱:“如果俄羅斯愿意引進更多的土庫曼斯坦天然氣,我們的現有條件將完全可以滿足這種要求。”在歐美主導的“納布科”天然氣項目陷入僵局的背景下,這一表態意味著俄羅斯與西方之間在對油氣主導權的爭奪上再一次發生重大變化。
依靠前蘇聯遺留下來的能源工業基礎設施,俄羅斯長久以來把持著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出口的主要路徑。但在其與白俄羅斯及烏克蘭之間爆發三場大規模“天然氣戰爭之后”,阿什哈巴德及一直享受中亞天然氣的歐洲都開始尋求繞過俄羅斯進行貿易的途徑,“納布科”天然氣管線項目應運而生。
有貨源,有市場,有渠道,在這三個問題上都有著充足保證的“納布科”項目似乎勢必將戰勝俄羅斯正全力建設的“南流”天然氣管線。但一場經濟危機下來導致眾多參與到“納布科”項目中來的歐洲大型能源集團陷入財政困境,結果連累“納布科”無法按時啟動。今年5月傳出“納布科”的投產將推遲到2017年的消息給這一項目的前景蒙上了陰影。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就是經濟危機中鋼材價格大漲導致管線建設成本急升,而與此同時各大股東卻偏偏因危機而陷入了財政困境。
而原本因為俄羅斯單方面破壞供氣合同而惡化的俄土天然氣合作反倒因為這一變化而柳暗花明。涅狄洛夫的一番表態可以看作是兩國能源合作關系經受住了“納布科”的挑戰而回歸原有水平的信號。涅狄洛夫稱,土將努力將兩國供氣關系恢復至原有水平。
除了“納布科”及俄土能源關系的改善,近來歐亞大陸能源領域的大事件還包括中俄即將簽署的天然氣買賣協議。盡管雙方尚未簽署最終協議,但基本上已經八九不離十。而延宕多年未有成果的中俄天然氣協議的達成實際上是在俄羅斯因為三次“天然氣戰爭”而導致其在歐洲市場上的份額正在被液化天然氣所取代的背景下實現的。這與俄羅斯因為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而不得不與中國達成“石油換貸款”協議的情形并無二致。
上述事實證明,能源的交易與供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容易在短期內發生變化,由此而形成的地緣政治優勢或劣勢也往往會在一夜之間發生逆轉。相比于長久積累而成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態勢,能源對國際政治的影響雖十分顯眼但終究不具有長久的時效性。所以,用能源作武器來謀求地緣政治利益往往不是一種理智的手段。能源固然是工業經濟的血液,但畢竟東方不亮西方亮,在當前的世界中想建立英國昔日的那種“大陸封鎖體系”無疑具有極大的困難,甚至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所以,對于眼下的俄土天然氣關系人們也不可過于樂觀,誰也不敢肯定不會出現新的從根本上改變走向的因素。而且,相比于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曾經祭出的“天然氣戰爭”政策,割斷能源競爭與其他領域的地緣政治角逐,讓能源方面的競爭回歸理性才是理智做法。如今,無論俄羅斯還是西方都在遵循這一原則在進行著理性競爭。
·方亮·(媒體人士)
熱點
Hot 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