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劉鵬)當下正值汛期,為杜絕放射源被水浸、被泥石流掩埋等險情發生,確保全省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省環保廳對此及時作出相應的應急準備工作。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從省環保廳獲悉,目前,全省各涉源單位的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均處于安全狀態。
省環保廳核與輻射安全管理處處長楊有儀介紹說,今年4月起,省環保廳派出4個組對省內重點區域及靠山、傍水重點區域的核技術利用單位進行了專項督查,督促相關單位落實防洪排澇措施,強化放射源安全主體責任,及時修訂放射源應急處置預案。目前,全省3000多家核技術利用單位、幾百枚放射源均處于安全狀態。
“5·12”地震以來,我省地質結構趨于不穩定,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頻發。對此,省環保廳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環保部門加強汛期放射源監控,絕不讓一顆放射源被洪水浸泡或被泥石流掩埋。以綿陽市為例,其轄區內現有39家放射源銷售、使用單位。而處于泥石流多發地段的北川、安縣、平武、江油共有33家放射源使用單位、70枚放射源。因此,省環保廳要求當地環保部門,汛期必須要確保這些災害多發區核與輻射的環境安全。
對此,綿陽市環境保護局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目前,北川、安縣、平武、江油的放射源全部處于安全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