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8月13日晚向媒體通報“云南省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劇毒工業廢料鉻渣非法傾倒致污”事件。通報稱,此次污染共造成77頭牲畜死亡,未造成人員傷亡,未對飲用水安全造成影響。污水經過攔蓄解毒,未直接排放珠江源頭。2名傾倒廢料的嫌疑人已被逮捕。(8月13日中國廣播網)
在網民輿論的強烈關注下,“云南鉻渣非法傾倒致污”事件的真相正慢慢象“擠牙膏”一樣一點點地擠出來。曲靖市8月13日晚向媒體的通報中承認,確實有5000余噸劇毒工業廢料鉻渣被非法傾倒(茨營鄉1車、三寶鎮40車、越州鎮100余車,共計5222.38噸)。
而之前,云南環保廳關于“偷倒鉻渣只有1000噸,僅當地一個死水塘中100立方米水受污染”的表示卻還言猶在耳。
顯然,當地政府是想企圖借上級環保部門的表示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而,由于網友董如彬的爆料被媒體記者調查基本屬實,才不得不承認有5000余噸劇毒工業廢料鉻渣被非法傾倒、有77頭牲畜死亡、有近3000立方米受污染的水被攔蓄了起來了。
中國不少地方的環保部門,除了只知道收費與授予“環保”標志外,還有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在發生環境危機時,成為政府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化解部門”。比如,某條河污染嚴重,環保部門會說“對飲用水影響不大”;某地化工廠爆炸,明明空氣污染得把周圍的人的喉嚨都熏壞了,當地環保局卻還說“未影響空氣質量”;而某工廠大量氨氣泄漏,現場彌漫著濃重的氨氣,環保部門更是竟然也可以稱泄露氣體沒有毒性只是比較刺鼻而已。
環保部門之所以成為“化解部門”,是因為環保部門在環境監測處理上難有獨立性,其工作受到權力的指揮。而在權力指揮棒的影響下,許多環保部門不得不丟掉自己責職,為配合所謂的“大局”說好話,說假話。
近年來,國內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其中,許多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是由環保部門查出來的,這足以證明不少環保部門的“尸位素餐”。所以,要讓環保部門發揮應有作用,回歸本位,積極遏制環境污染,除了要加強環保部門自身建設與強化環保部門責任意識外,更重要的是要給予環保部門相對獨立的地位,在處理環境問題時可以不受權力的干擾。如此,環境事故發生后,才可能看到環保部門接近真像的調查,才可以聽到環保部門“擔憂”、“警告”的聲音。
稿源:紅網 作者:葉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