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8月31日訊 記者郄建榮? 污染損害鑒定評估試點30日在北京啟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潘岳在書面致辭中表示,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前期工作開展順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潘岳表示,當前,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發達國家二三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已集中顯現,環境保護工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開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是應對環境挑戰的迫切需要,是優化環境行政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是推進環境司法深入開展的技術保障。
潘岳說,自2006年原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牽頭組織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中國政法大學等開展有關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框架目標的課題研究以來,總結了相關國際經驗,設立了環境風險與損害鑒定評估研究中心和環境污染損害鑒定技術中心,印發了開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和推薦方法。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前期工作開展順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是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等手段,對環境污染導致的損害范圍、程度等進行合理鑒定、測算,出具鑒定意見和評估報告,為環境管理、環境司法等提供服務的活動。
環境保護部提出,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要堅持試點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則。2011年至2012年在國家和試點地區初步形成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能力。至2020年將推進相關立法進程,基本形成覆蓋全國的環境污染損害鑒定評估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