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胡丹
電荒、油荒、煤荒……今年來,全國各地頻頻曝出的能源短缺現象,似乎已成蔓延之勢。日前,我省公布了全國首份省級能源發展報告——《2010年浙江省能源發展報告》。
今后五年,我省的能源生產供應狀況如何?作為資源小省,浙江將如何破解能源短缺的難題?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省發改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長陳智偉。
記者:全國各地都出現能源短缺的現象,我省今年也被指遭遇七年來最嚴重的“電荒”。我省目前的能源生產供應狀況如何?
陳智偉:浙江是資源小省,能源短缺問題一直存在,但“能源荒”的說法并不準確。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的能源保障供應、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效率提高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十一五”期間,我省以年均7%的能源增長支撐了年均11.8%的經濟增長,能源發展各主要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今年上半年,我省能源供需雖然趨緊,但總體保持平穩。特別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周密部署下,我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有效地增強了全省供用電保障能力。電力方面,1至8月,全省統調電廠發電量為144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7%,電廠出力水平穩步提高。同時,通過爭取國家同意將秦山二期擴建2×66萬千瓦機組容量留浙使用,增加天然氣發電,建成嘉興電廠三期、紹興濱海電廠合計130萬千瓦機組,積極爭取外購電力,優化華東和省內電網、氣網調度等方式,緩解了我省電力供應緊缺局面。天然氣方面,1至8月我省累計購進管道天然氣29.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5%;統調燃氣電廠平均發電2374小時,同比增加1024小時。煤炭、成品油需求旺盛、供應平穩。
記者:“十二五”期間,我省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如何?
陳智偉:“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十二五”期間,我省能源需求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十二五”期間,隨著省內能源項目建設的推進和能源合作的深化,我省的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將進一步增強,但能源供應受資源分布、國際政治、經濟、氣候等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明顯,獲取能源資源的不確定性將長期存在。能源項目建設也非一蹴而就。因此,未來我省能源供應體系仍將面臨重大挑戰,能源保障任務艱巨,要未雨綢繆地做好能源管理工作。
記者:如何保證能源供需穩定?
陳智偉:一方面,關鍵是要加快推進各項重大能源項目建設,構建安全可靠的保供系統。“十二五”期間,我省將加快建成一批大型電力項目,今年重點電源項目計劃投資233.9億元,電網100億元。到2015年,全省供電能力將達到8000萬千瓦左右,比2010年底凈增近3000萬千瓦;到“十二五”末,通過重點供煤渠道、深化能源合作和國際煤炭供應渠道的多重保障,我省煤炭供應能力將達到1.7億噸左右;石油及其制品供給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左右;天然氣利用水平將達到160億至180億立方米左右,天然氣省級主干網也基本建成。氣源量的增加將有效支撐燃氣電廠發電頂峰作用的發揮,緩解我省用電緊張格局。根據《浙江省天然氣熱電聯產項目搶建行動計劃》,到2013年底前,將有800萬千瓦左右熱電聯產機組投產。
另一方面,要加強能源需求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據國家部署,目前我省正在研究開展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問題,能源供需將由過去的“以粗放的能源供給滿足增長過快需求”模式,逐步轉變為“以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模式。可以預見,未來我省能源供需模式的轉變對經濟結構優化、產業轉型升級的“倒逼”將進一步增強。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