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任在認真地記錄
作為東部化工區搬遷的重要部分,計劃將在今年10月底完成搬遷任務的新華制藥207車間(主要產品是水楊酸和阿司匹林)的搬遷工作目前正在緊張進行中。10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湖田鎮官莊村南的新華制藥新園區建設工地,這里的人們沒有放假,而是一如往常地進行著各項建設施工工作。他們告訴記者,東部化工區搬遷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任務,不僅關系到新華的長遠發展,也是為了給中心城區的人們創造更好的人居環境,為按時完成任務,就是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做夢都是管路閥門”
10月4日早上8點,記者坐上新華制藥去往湖田新區建設工地的班車,與記者坐在一起的,是負責水楊酸產品羧化組設備安裝的高任。
8:25,班車到達湖田園區。這是名副其實的工地,挖掘機正在開挖埋設管道的深溝,挖出來的土堆滿了各處。道路還是土路,幸好幾天前剛下過雨,此時道路上既沒有漫天的揚塵,又不算很泥濘,“你來的正是時候。”高任開玩笑說。
汽車開進新華制藥的工地,這里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幾臺大吊車在未完工的大樓旁揮著巨臂,到處都有人在忙碌。
高任領著記者走進水楊酸廠房。所有的設備正處在安裝階段,高任負責技術監管。“這個工作不容易干,操心多,責任也很大。”高任說。
說話間,高任對著一臺設備直愣神。看了一會,他問現場安裝設備的人:“那根管子應該是伸進罐里去的,而且根據圖紙要求進去的部分要打上孔。”對方似乎有不同意見,兩個人于是討論起來。
記者聽不懂他們的技術語言,但看得出兩人都在試圖說服對方。事后高任告訴記者,設備安裝中有的必須按圖紙進行,有的就必須對圖紙進行修改,為此甲乙兩方(高任把自己稱作甲方,把施工方稱作乙方)經常吵架,但都是為了工作。
“整天滿腦子都是管路閥門,”高任告訴記者,“有天晚上做夢,夢見一根管子應該往東走的,卻往西了,就跟負責安裝的施工人員吵了一架,醒來后,那場景記得可清楚了”。
“爭取一投產就生產出合格產品”
吳孝好是207車間的副主任,負責新園區的施工技術工作。作為技術“總管”,他跟乙方吵的架最多。采訪中,記者有一種感覺,就是吳孝好他們把新車間簡直當成了自己的藝術品,那要求就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
水楊酸廠房內墻的兩側要安裝電纜橋架,按原設計,橋架離地面2.2米。那天,吳孝好一進車間,就看到了剛剛焊接到墻上的支架。“這個橋架太低,讓人感覺不舒服。”吳孝好提出把橋架抬高。結果,橋架抬高了1.2米。“現在你再看看,”吳孝好很興奮地對記者說,“兩邊的橋架一樣高,很協調,空間也大了,而且橋架到設備的電纜線也平直了、短了,不僅合理,也很美觀。”
像這樣的改進,還有很多很多。“我們不僅要把設備安裝的科學合理,還要美觀好看,設備、管道整齊有序。”吳孝好說他們有一個目標,“要把這個項目做的很完美,設備一投產,就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為了新華,為了社會,我們無怨無悔”
抽調來搞設備安裝的都是車間里的精兵強將,從7月底過來開始工作,至今沒休息過一天。沒有假期,沒有周末。作為車間技術主任,吳孝好更是兩邊忙:上午早早去老廠區安排好工作,然后來工地;下午回老廠區后,再到車間查看一遍。
環境艱苦,責任重,時間一長,大家都有些吃不消。安烈坤是阿司匹林產品醋化組的組長,40歲出頭,身體很好。但有一天,剛吃罷飯,安烈坤坐在那兒休息,突然就暈倒了。那天正下雨,整個施工現場道路一片泥濘,車開不動,大家就在后面推,硬是推著車走出了工區。到醫院一查,也沒查出啥病,醫生說,可能就是太疲勞了。阿司匹林工段長房信軍感冒十多天了,一直不好,仍堅持工作。他說,感冒老不好,可能與這里的環境不好有關,施工造成的粉塵,氣焊產生的氣味,長期在這樣的環境里,肯定對身體有影響。
田云飛和祁海波是這里僅有的兩個女性,兩人孩子都還小,但同樣每天跟男同事一樣干。記者跟她們聊起來:“還是在總廠上班舒服,又干凈,又有規律,還不用負這么大責任。”“那倒是。”小田說,“不過,新車間是我們一手建成的,而且搬遷后城里的人們有了更好的生活環境,想想這些,就無怨無悔了。”(淄博新聞網記者袁一軍 編輯: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