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垃圾圍城?
垃圾處理規劃應及時公布
昨日本報等媒體報道,廣東有56個縣未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且更多集中在偏遠農村地區。對此,李清也在訪談中作出回應。
他坦言目前縣、市基層的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現在有20%的垃圾是焚燒處理,七八成還是填埋,很多地方更是簡易填埋。對垃圾的滲透液通過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理,沒有造成二次污染,這才是國家的標準。“現在我們就是挖個坑就投下去了,所以就直接滲透到地表水里面去,影響地下的水環境,這種是不規范的。報紙登的問題確實值得我們重視。按照‘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將加大農村環境整治管理,其中包括全省的垃圾處理廠、垃圾無害化的問題。”
按照初步掌握的情況,全省一年產生的生活垃圾達到2700萬噸,李清認為,面對“垃圾圍城”的局面,應堅持三條原則。
第一是要合理規劃,必須要有全省的垃圾處理規劃,同時要把規劃向群眾、向社會公布,這個地方規劃要建垃圾處理廠,周邊就不應該再來很多的房地產,“過去我們對垃圾處理廠的規劃工作重視不夠,所以現在出現很多垃圾問題引發的環境問題,就由于當時規劃得晚,有些做了,但我們執行得不好,周邊同時混雜了很多功能區,產生了群眾的投訴。”第二是要堅持垃圾分類,提高垃圾資源化水平,同時實行垃圾的減量化,減輕垃圾最終處理的壓力。第三是要采取適合各地實際的、科學有效的處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