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1月2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從原料開采到產品加工、使用與報廢,一件工業產品消耗了多少能源?這個問題,產品生命周期評價體系可以回答。在此次工博會的環境技術與設備展上,寶鋼集團首次展出其自主開發的產品生命周期評價體系,不但記錄下了鋼鐵產品的低碳足跡,還能幫助下游企業提供環保證明,打入歐洲市場。
全局考慮產品碳排放
鋼鐵生產的各道工序還有哪些環保潛力可挖?同樣生產1噸產品,寶鋼與國外企業的消耗及環保差距究竟有多大?如何能讓傳統“高碳”的鋼鐵業在低碳時代轉型發展,尋找到一條“低碳路線”?在本次工博會上,寶鋼展示的產品生命周期評價正是對以上問題的探索和回答。
“生命周期評價是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環境管理和分析工具,它從產品的原材料開采到產品整個加工、使用到報廢,全程量化其資源消耗和環境排放,并評價這些消耗對于資源、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寶鋼研究院生命周期評價課題組成員桂志軍介紹。
“現在純電動汽車被視作采用新能源的環保汽車,因為它在行駛過程中是零排放的。但和普通汽車相比,電動汽車消耗能源的環節從汽車內燃機提前到了上游發電廠。”桂志軍表示,如果上游發電廠采用的是煤炭、火電等發電方式,那么肯定不及核電發電來的環保。通過生命周期評價體系,生產廠商就能考量到所有的環節,從環保的終端產品變成全產業鏈的低碳。
帶動上下游共同環保
作為工業生產的基礎行業,鋼鐵產品的低碳環保是多個行業原料環保的第一步。目前,寶鋼已經對其鋼鐵產品使用了生命周期評價體系,其報告的可靠性也獲得國際專業機構的認可。
從原材料環節開始,寶鋼通過全球采集的國際數據庫資料,了解來自于巴西的鐵礦石在開采過程中消耗了多少資源。而在生產過程中,評價體系將對生產環節的全程監控,不但記錄下了“碳足跡”,還可以幫助改善工藝,減少不必要的添加劑,同時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此外,近年來寶鋼開始與上游供應商、下游用戶一起建立“產品生命周期評價”,還幫助設計“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的方法。“產品生命周期評價”就像產品的一份履歷表,記錄了產品這一生留下的碳足跡,也為實現“低碳排放”的目標提供了數據依據。早在2005年,歐盟就鼓勵企業提供原材料環境數據,目前正制定強制性規定要求進口產品提供該報告。寶鋼的成果對引領國內同行,幫助海爾、日立等下游公司打破國外綠色貿易壁壘具有積極意義。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