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上10時15分,廣東省質監局、惠州市質監局執法人員突擊對惠州市惠城區瀝林鎮一化工品生產點進行執法檢查。現場發現該點生產的“潭龍草酸”成品130袋、“壹草酸”成品50袋及草酸半成品260袋。
整個執法檢查期間,因該點一直提供不出委托加工等有效證照材料,涉嫌存在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行為,執法人員依法對上述成品、半成品、145包原料及封口機、打碼機等生產設備予以查封。據悉,惠州市工商局目前亦以該生產點涉嫌無證經營介入調查。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突擊檢查黑廠關燈閉門躲避檢查
該生產點位于瀝林鎮羅村和火崗村附近,建筑規劃較為混亂,周圍隨處可見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從大路叉開一條狹長的泥路,要經過近百米才能見到該廠的大門,地理位置相當隱蔽。據附近居民介紹,該廠終日大門緊鎖,只有清早和晚上才能偶爾見到有貨車和工人出入。
由于施工路障多、平路少,廣東省質監局通過12365質檢熱線獲得舉報信息后,幾經周折才找到該處。當晚,記者和省質監局、惠州市質監局的執法人員一同抵達該廠大門,踮著腳透過門縫,可清楚看到里邊燈火通明,有人員走動。
執法人員當即出示執法證件,并敲門表明身份,要求進入廠內進行檢查。然而,連續喊話近10分鐘,對方均無反應,反而將廠內所有燈光熄滅。為此,執法人員依法強制進入檢查。
進門后,借著專用手電的強光,記者發現里邊竟有一個數百平方米的大停車坪,停著數臺大貨車,其中一臺后門敞開,里邊已裝好大批產品。廠房恢復照明后,記者發現進門右手邊幾間廠房均堆滿品名琳瑯滿目的化工品,地上整齊排放著大量未封口的袋子,從外表看袋子是嶄新的。記者看到未封口的袋里裝著白色粉末狀產品,嗅過發覺無特殊氣味。
房間入口處放著一臺稱重機,電子顯示屏上的燈光還亮著,而幾臺連著電源的封口機散落袋子中間,顯示工人剛剛撤走。緊接著,執法人員在廠房另一邊的辦公室發現了打碼機等生產設備。
現場直擊廠內查獲大量假冒草酸
質監人員依照法定程序調查取證后,開始清點現場查獲的產品和生產設備。
據初步統計,該點生產的“潭龍草酸”成品130袋、“壹草酸”成品50袋及草酸半成品260袋。記者在現場仔細觀察了一遍,這些白袋紅字的“潭龍草酸”在外包裝上和業內知名品牌——福建邵武精細化工廠出產的“漳龍草酸”幾乎一樣,僅是商標上的“漳”字改成了“潭”字。而現場灰袋黑字的“壹草酸”亦明顯在模仿山西的“壹”字牌草酸,不同的是正牌山西“壹”字牌草酸的包裝明確標明了含量。
執法期間,一位自稱為老板的短發中年男子接受了調查。該男子稱,該廠只做儲存轉運,并不涉及生產。然而,對執法人員查到的生產設備和生產事實,對方卻無法解釋。
由于其一直提供不出委托加工等有效證照材料,已涉嫌存在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行為。為此,執法人員依法查封了這些產品和生產設備。
記者注意到,現場查獲的這些“山寨”名牌草酸,標示凈重量均為50公斤。依此推算,總重量達到22噸。
當晚,執法人員還在現場查獲了145包原料。記者發現,這些化工品五花八門,除了有氯化鈣、工業鹽、工業硝酸鈉、氯化鉀等,還有氫氧化鉀。
當晚,執法人員對現場查獲的草酸產品進行抽樣送檢。目前,此事已由省質監局指定惠州市質監局立案作進一步查處。
記者觀察
造假作案隱蔽 考驗執法能力
近年來,廣東省質監系統一直對假冒偽劣產品保持高壓態勢,對各種造假行為重拳打擊,有力維護了市場秩序。然而,在暴利誘使下,個別非法人員仍鋌而走險,企圖瞞天過海。
日前,記者以稀土礦老板身份,詢問了廣州天河一家專門批發化工產品的貿易公司,正牌福建“漳龍草酸”和山西“壹草酸”目前批發價均為每噸8500元。不過,該公司也出售一種草酸含量低一點的“漳龍草酸”的性價比更高,每噸只要7500元。該公司暗示這是換袋的,若是轉售他人的,不妨選購。
那么,即使以7500元/噸的低價來算,質監部門查獲的這一批22噸的草酸價值就超過15萬元。當晚該廠管理人員在接受調查時透露,其賣出一噸這樣的產品可獲利2000多元。若加上其他產品,該廠一年賺多少錢?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惠州這個黑廠外面鎖著門,里邊卻有近20名工人分兩班倒、不分晝夜地開工,每輪一次班都會大量出貨;工人以韶關人為主,平時甚少外出,想買包煙都必須向領班申請拿鑰匙。
這個黑點位置隱蔽,生產的化工產品專業性非常強。一位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有些違法分子在長期的造假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應付質監人員的經驗,執法人員若非有更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很容易就會讓他們成為漏網之魚。
這次南方日報記者和省質監局和惠州質監局的執法人員一同沖入造假點進行調查,零距離感受了執法過程的“驚心動魄”,也充分認識到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質監部門任重而道遠。
(南方日報記者歐志葵、南方農村報記者易旸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