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能否洗脫“涉毒之名”
中廣網北京11月15日消息(記者陳振璽)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雖然蘋果手機世界風靡,但今年年初,環保組織披露,蘋果中國產業鏈上發生100多名工人中毒事件,因此人們送了蘋果一個不太好聽的外號:毒蘋果。
對于這個外號,可以說蘋果公司一直都不是特別在意,冷眼相對。不過,今天,蘋果公司一改往日的態度,派出管理層人士來到中國大陸,將與環保組織商談改善蘋果產業鏈的問題。
今年2月15號,蘋果公司首次公開承認,因為供應商違規操作,在蘋果的中國產業鏈上,137名工人“正己烷”中毒。
某蘋果產品代工工廠中毒員工:我們廠里8個人得病,我最嚴重的時候只能躺著,心想這輩子就這樣了,我們家比較窮,治不起,就是害怕。
盡管蘋果公司發布的《供應商行為準則》清楚地寫道:“蘋果承諾確保供應鏈有安全的工作條件,確保工人受到尊重并享有尊嚴,同時確保生產過程對環境負責。”但顯然,蘋果沒有做到這一點。事件一經曝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一向受人膜拜的蘋果公司被部分媒體和公眾冠以“毒蘋果”之銜。
與此同時,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環友科技等5家環保組織先后在今年的1月份和8月份聯合發布了題為《蘋果的另一面》的調查報告,報告揭示了蘋果在中國供應鏈存在的污染和毒害,詳細列舉了27家蘋果“疑似”供應商的污染檔案。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污染事件足以說明蘋果對自己的供應鏈缺乏有效管理,蘋果公司難逃其咎。
馬軍:像蘋果等一些大型的品牌,它在中國大量廉價地采購這些產品。但是它來到這邊以后,只問質量和價格,不關心環境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它變相地把壓力給了供應商,降低環境和健康的標準贏得它的訂單。我們現在推動這些品牌把環境等標準納入它的采購標準里面。
但是環境調查報告公布后,蘋果公司卻并未像其他的一些知名品牌積極回應,而是選擇了沉默的“鴕鳥”政策。面對中毒事件,面對環保組織的交涉,蘋果公司一直在回避。
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毒蘋果”事件的喧囂過去3個月后,蘋果公司開始與中國的環保組織頻繁接觸,“環保治污”的事情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