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微博)訊 (記者/曹斯 實習生/方嘉欣 通訊員/茹志娜)《“十二五”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標及其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公布,所考核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指標包括全年優良天數比例、PM10等十六項,卻沒有近日備受熱議的PM2.5指標。據了解,廣州也暫不打算公布已納入監測的PM2.5監測結果。
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對媒體表示,環保部門應該公布空氣中PM2.5的指標,“超標就采取對策,沒啥了不起的!不監測不公布等于允許污染源存在!”
前段時間,美國大使館和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監測數據頻頻“打架”,尤其是美國大使館從2008年奧運會期間就開始公布北京PM2.5數據,而中國卻沒有公布,這一系列事情讓老百姓備感困惑,人們開始關注PM2.5指標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作為呼吸道疾病專家,鐘南山表示PM2.5是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能負載大量有害物質穿過鼻腔中的鼻纖毛,直接進入肺部,甚至滲進血液。而灰霾天氣的主要污染物就分別是PM2.5、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臭氧。這些物質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產生有害顆粒,形成灰霾。“PM2.5可直接進入肺泡,對肺部影響大,容易引起肺部疾病。PM2.5超標對青少年的肺部發育有害,也會讓人們的肺功能下降。因此,每到灰霾天醫院呼吸道病人就會多起來,感染者也增加。香港過去有數據監測統計,每增加10個微克顆粒物,住院病人就增加3%—5%,這是十分嚴重的。”
那么環保部門是否應該公布PM2.5數據?鐘南山當即投贊成票。他表示,PM2.5的產生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揮發有機氣體的工廠和產生氮氧化物的工廠,如果監測顯示PM2.5超標,環保部門就應采取措施不斷改善空氣質量,約束尾氣超標的汽車,對排污的工廠進行整改或讓他們搬走。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