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9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重慶)國際園林博覽會主題峰會上,市長黃奇帆作主旨演講,詳細闡述了重慶如何在城市布局、城市配套、城市生態、城市設計、城市宜居五個方面下功夫,打造綠色、環保、宜居城市。
森林覆蓋率將提高到50%
黃奇帆說,重慶城市布局分三個層次,一是主城要建成1000平方公里、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二是主城周邊要建設30來個大、中等城市;三是建設幾百個鄉鎮。
黃奇帆說,一座有1000萬人口的大都市,當然要有完善的配套。首先,要有大規模的產業配套,大規模的工業、大規模的服務業;其次要有商業、教育、文化、衛生的配套;第三要有市政設施的配套,包括垃圾、污水的處理設施,水電氣通訊設施,城市公共交通設施等。只有這三個配套都搞好了,才能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城市需要打造一個綠色、環保、低碳的生活環境。黃奇帆說,最近三年,重慶大力推動“森林重慶”建設,投入366億元,完成植樹造林163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33%提高到39%,力爭在“十二五”期間,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5%—50%。與此同時,重慶還大力治理空氣污染,將全市一萬輛公交車和一萬輛出租車進行天然氣動力改造;對燃煤鍋爐進行天然氣改造;對包括重鋼在內的各類工業企業進行環保搬遷;關閉二環內的所有采石廠;規范管理各類建筑工地。這些措施使重慶空氣質量大大改善,10年前重慶一年優良天氣數只有180天,今年優良天氣數有望突破320天。此外,重慶為保護三峽庫區的水質安全,還努力在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上下功夫。現在,主城污水處理率已達到100%;庫區累計建成155座污水處理廠,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從2005年的不到30%提高到83%。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超過90%,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過去5年,重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投入600億元,“十二五”期間,還將投入700億元用于環境治理,讓城市環境變得更生態、更環保。
城市建設要注意四方面
黃奇帆說,重慶依山傍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我們在城市建設中,要充分考慮與地形地貌相融相配,盡可能將先天優勢充分展示出來。在城市建設中尤其要注意四個方面,第一,要對兩江四岸200公里江岸線的城市建設進行高水平規劃,無論是城市布局,還是天際線、水際線、城市輪廓線,以及建筑的外觀,都要請規劃大師、建筑大師參與設計,絕不能憑長官意志來決定。第二,由于重慶是組團式結構,每個組團都會有一個商務集聚區,怎樣在商務集聚區里既有商務繁忙的一面,也有悠閑娛樂的一面,既有建筑,也有綠化,有疏有密,這也是要做好的一篇文章。第三,要在大都市中心區建高品質的綠地、公園。目前重慶仿效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正在兩江新區核心區建設2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園。第四,要注意在樓盤、社區等每個城市的細微之處彰顯文化品味,修建雕塑、設計創意廣告等。同時也要在城市中心節點上,打造世界級、國家級的標志性文化設施,前幾年重慶就投入100億元,建設了大劇院、國泰藝術中心、科技館、圖書館等十幾個大型文化設施。
3年建4000萬m2公租房
黃奇帆說,打造宜居城市,關鍵是讓老百姓的住房價廉物美。政府講宜居,不是為有錢人服務的,而是要讓廣大老百姓都有房住。為做到這一點,重慶市政府努力從住房消費的供求管理、住房不動產的地價管理、住房資產的稅收管理、住房金融的杠桿管理、住房配置的保障房建設等五個方面,推動建立健康有序的“雙軌制”住房供應體系。我們一方面努力實現家庭平均收入6—7年能夠買一套八九十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一方面大規模建設保障房,3年建4000萬平方米公租房,保障占城市人口30%左右的困難群眾住房需求,并且將公租房與商品房混搭建設,在一個居民集聚區里,做到4/5是商品房人群,1/5是保障房人群。
黃奇帆說,只要在城市布局、城市配套、城市生態、城市設計、城市宜居等五個方面都做好了,就一定能實現建設綠色、環保、宜居城市的目標。
據重慶日報
微博推薦 | 今日微博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