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的湘江沿江風光帶岸邊,市民忙著收撿垃圾。
小資料
湖南省“四化兩型”:以建設兩型社會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方向和目標,以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為基本途徑,努力實現優化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人本發展,率先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變化從市民村民的生活細微處開始
在長沙市的橘子洲頭和湘江兩岸,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群青少年:他們一手拿著垃圾袋,一手拿著夾子,四處撿拾垃圾。
這些青少年是湖南團組織倡導發起的“攜手同心,保護母親河”百分愛心大型環保公益活動的志愿者,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呼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起保護母親河——湘江。
與此相映襯的是,每到周末,長沙市民向丹桂女士便會帶著6歲的兒子來到湘江岸邊。他們并不是來欣賞風景,而是一路撿拾江邊的垃圾。
這個小男孩還不能全面理解環保的概念,在媽媽的帶領下,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做一點事,讓湘江能干凈一點。母親則希望兒子能夠通過這樣的行動,從小就能有環保意識的萌芽。
這樣的撿垃圾行動,這對母子已經堅持了將近四年。
這一年來,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長沙市天心區曙光小學800多名學生將壓歲錢、零花錢、勤工助學賺來的勞動報酬捐贈出來,用于“保護母親河——千萬青少年綠色承諾”行動。
“我好幾個周末都陪我家孩子到外面去撿垃圾了。”一位普通的湘潭市民自豪地向記者夸耀。
在一個生態示范村,原本臟亂差的環境變得清潔起來。“他們都不往大路上扔垃圾了。”村支書說,村民還會自發地組織起來去清理村里的小河。
在郴州,郴江河流域曾一直被附近的村民當做垃圾桶來用,原本清澈的郴江河水一度變得污濁不堪,也影響了下游城市居民的生活。但是近年來,村民也不再往河里傾倒垃圾,并主動配合當地的環境治理,讓郴江開始重新恢復往日的清澈。
自從團湖南省委深化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以來,一些細微的、但卻是人們都可以明顯感受到的變化,正在每天發生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大家紛紛用自己的方式關注著環保問題。
湖南省保護母親河生態監測站監督崗的年輕人來自各個高校和社會環保志愿者組織,他們時常會和監督站的技術人員一道,走進社區、走入學校去傳播環保概念。“有時候是給孩子們上一堂環保課,有時候是給他們做一次環保圖片展。”生態監測站的團支部書記高文元說。
湖南眾多高校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會有很多重要課題,但一個課題總是會優先考慮的,那就是“環保”,幾乎遍布每所高校的暑期社會實踐環保專題服務團隊,會帶著環境保護的課題下鄉,一路調研,一路宣傳。
紅網等主流媒體在“保護母親河——千萬青少年綠色承諾”行動啟動時,整合了能夠動員的一切資源,無償提供網站、手機報、電梯媒體、微博等各種平臺對活動進行宣傳和支持……
不斷深化的“保護母親河”品牌活動
一項統計表明,近10年來,湖南各級團組織以“保護母親河”為主題,共組織動員青少年和社會公眾3800多萬人次,在全省四水一湖流域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愛鳥護鳥、污染防治等活動,建設了1103個總面積399萬畝的造林工程。
盡管成就顯著,但湖南團組織并沒有停止腳步。為了不斷引導青少年及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保護母親河的行動中來,使活動的內涵不斷深化,并緊緊圍繞新時期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四化兩型”發展戰略,團湖南省委以深化“保護母親河”為主題的活動一項項次第展開,如巨石擊浪,蕩起漣漪陣陣。
湖南保護母親河行動領導小組、團湖南省委、新浪網聯合開展了“打造東方萊茵河”全省青少年攝影、繪畫、征文、視頻大賽。截止到本月,比賽收到文章1159篇,攝影作品8571篇,繪畫6973篇,獻計獻策建議1萬多篇。
在團湖南省委書記張值恒看來,要讓環保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就要教育引導青少年及社會公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團湖南省委近年來開展潔凈村莊、清理田園,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廢電池,清理河床兩旁的垃圾、淤泥、石頭、雜草,打撈漂浮物等活動,共有2000多萬人次青少年參與到清潔家園活動當中,開展各類鄉村清潔行動5萬多次。
團湖南省委還開展了美麗母親河評選、“兩型”青年示范村(社區、校園)、“兩型”青年示范戶、“兩型”青年示范基地創建、青年清潔生產示范崗創建、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創建系列評選,同時推出節能降耗環保生態小發明、小創新、小建議活動,各種新穎實用效果顯著的環保模式在活動中誕生,保護母親河行動環保接力賽和愛鳥周活動,更是吸引了上萬名青少年踴躍參與……
“通過深化‘保護母親河’行動,通過各種環保宣傳和環保活動,讓更多的人養成一種科學的生態觀念,增強他們的生態環保意識,改變原來的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生活方式,讓環保成為一種習慣”。這正是湖南實施保護母親河行動的目標。
如今,“保護母親河”行動已經深入三湘大地很多公眾心中。
“保護母親河,人人有責,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踐行這句話!”一位網友在“湖南保護母親河行動”官方微博上留下了這樣的話,他的話無疑代表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制度保障讓“保護母親河”活動更持久
最近的一年,郴州市福成志愿者協會一項“水生態資源保護”的調研項目,讓不少人知道“原來自己身邊的水資源也存在著污染的隱憂”。
“污染、浪費、枯竭”,原本很少有人會想到這樣嚴重的字眼,但協會的青年志愿者以翔實的數據和真實的案例喚起了公眾的環保意識。
在湖南,像這樣的調研并不在少數。
為了讓環保調研持續開展,今年6月14日團湖南省委成立了湖南省環保社團聯合會,以發揮各個社團的特色力量,通過調研為環境保護出謀劃策。目前社團聯合會已經開展12個項目,直接參與的社團達到18個,參與人數達5000多人次。
“只有健全了長效機制,才能確保‘保護母親河’活動深入開展。”團湖南省委副書記顏海林表示。
目前,團湖南省委建立了以保護母親河領導小組為龍頭,充分調動環保、林業等部門的整體聯動機制,廣泛吸引全社會參與,將生態環保理念融入到各單位的日常工作的社會動員機制以及項目建管機制。
而在各地市,相關的工作機制也正在形成。
團衡陽市委圍繞建設湘江生態經濟帶,規劃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和系列子項目,組建水利建設青年突擊隊,深入開展湘江綜合治理行動;團常德市委成立了保護母親河行動環保社團聯盟;而團湘潭市委則將保護母親河系列活動納入長期規劃,全面推進保護母親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