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商網訊 入冬之后,西安多“灰”天,而日前一份由聯合國發布的國際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西安也排在諸多國內城市之后,西安的空氣質量為什么落后?差距在哪里?西安目前有無PM2.5的監測?華商網記者日前就此采訪了西安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
氣候、采暖、堵車成為西安“灰”天三大罪魁
根據西安市環保局網站發布的數據,入冬之后11月25-28日西安連續4天空氣質量出現輕微污染,此后類似天氣也間隔出現。究其原因,西安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以下三種原因造成:首先,西安冬季靜風、大風頻率較高,加上逆溫的影響,制約了空氣擴散運動,極易造成大氣污染物的不斷累積而形成污染天氣;其次,采暖季后大量采暖鍋爐的同時啟用,使西安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較明顯增強;再次,冬季城市道路堵車,所排放的污染物增加也加重了空氣污染。
該負責人透露,近年來空氣質量監測數據表明,每年11月到來年3月中旬是西安空氣污染的高峰期。據介紹,截止今年12月8日,西安2011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96天,距全年300天的目標還差4天。“縱向比較來看,自2000年以來,西安空氣質量比過去有了明顯的改善,廣大市民可以親身感受到”。
大拆遷、大建設是西安空氣質量落后首因
11月28日,聯合國在新浪上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組數據,對全球1081個城市采集的空氣質量數據顯示,污染最輕的前50個城市幾乎被加拿大和美國包攬。中國西安排在第1030位,在全國各大城市排名中較為靠后。對此西安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坦承這一排名反應的是一種客觀情況。發達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普遍優于發展中國家,沿海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普遍優于內陸城市。
首先發達城市大建設時期已過,而西安正處在城市的大拆遷和大建設過程中。據介紹目前西安現有各類建設工地1400多家,由此產生的揚塵污染是西安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同時因為西安市能源結構中煤炭仍占主導地位,由此排放的大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還沒有根本的改善;第三個原因就是機動車排放污染處于加重趨勢。預計到今年年底,西安機動車保有量將達到140余萬輛,年新增20余萬輛;而同時,老舊車輛和高污染車輛比重較大,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此外,道路通行狀況與油品品質不高也加劇了機動車排氣造成的空氣污染。最后,地理位置和氣象條件的制約,使西安的空氣質量落后于一些國內沿海城市。
西安暫未開展PM2.5的監測 監測站正在籌建
最后關于被熱議的PM2.5的話題,西安市環保局該負責人表示,由于國家尚未出臺PM2.5環境質量標準,西安環保部門暫未開展PM2.5的監測工作。但根據我市“十二五環境保護規劃”,PM2.5的監測工作及濃度控制已被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據介紹,目前西安正在積極籌建可監測PM2.5的超級監測站。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