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積化工產品的很多倉庫都不符合規范,且殘破不堪
“尋家”之路作為整個經濟產業的中樞性行業,化工產品在經濟鏈條上的位置不言而喻。而作為包含高危種類產品的行業,它歷來又受到嚴格管理。高價值,高危險,造就了化工產品的“特殊待遇”。
而在云南,縱向比較,化工行業并非經濟支柱;橫向來說,與其他省份比拼也毫無優勢。但在云南境內,以經銷為主的化工產品多達3000余種,其中不乏高毒性、易燃易爆產品。它們以昆明為中轉站,遠至東盟,近及云南州市。然而,這些品種繁多、用處極廣的化工產品,在整個昆明卻近乎無倉存儲。“如果不解決化工產品的儲存問題,整個昆明都將處于潛在隱患中。”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兩年前,昆明化工行業商會牽頭,這些進行化工經銷多年的老板,擬在安寧建立一個化工商貿城。但兩年下來,這個致力于“化工產品存儲、經銷規范化、合法化大本營”,卻遲遲無法“被放行”。另外,隨著昆明城區大規模“新城市規劃”不斷深入,昆明化工產品原有的幾處倉庫也面臨拆除。
曾經:化工商戶“走西口”
店里的生意并不好,本該是客戶往來的時間,老饒的化工品商鋪卻顯得過于冷清。而對于這樣的情況,他似乎早已習慣,慢慢喝著普洱茶,看著老舊的辦公桌發呆。1994年,由于貨源充足、交通便利等原因,昆明多家化工商戶在民航路“昆明市化工原料公司”附近一帶自發形成了化工市場。這個市場曾是昆明最紅火的化工品市場。
但在2005年左右,在安監等部門的要求下,這些商戶僅用幾天時間,便陸陸續續離開了那里。其中部分商戶去了官渡區昌宏路“國雅化工市場”。“原因不說也明白,化工產品離人口密集區域太近,本身就很危險。”已入行20余年的老饒說。但來到該市場后,之前的預期和老饒所見的現實大相徑庭。“其實去的時候就不愿意,不熟悉那邊的情況,很多老客戶不一定會到那邊來。但不去能怎么辦?當時很倉促,不可能有那么多時間來慢慢考察。”
對于新地方的看法,“首先是價格偏高”。老饒說,據他回憶,當年在該市場的化工商鋪,租金有高有低,但基本都在40元/平方米到65元/平方米。這個價格在當年的行業里已屬高價。“另外安全標準也達不到,消防栓都沒有。”
兩年后,隨著對市場的不滿情緒逐漸加大,最終導致包括老饒在內的一批商戶集體離開了國雅,其中大部分搬到了浩宏五金機電市場。“當時確實很艱難,從2005年離開民航路,搬家的日子就沒停止過。”已經不起折騰的老饒,和其他20多家商戶,來到浩宏五金機電市場的對面,安頓了下來。但對于他們來說,這個“新家”只能算臨時落腳點。和“國雅”、“浩宏”相比,這個背靠村落民居、相鄰一個汽車修理廠的兩層長方形建筑,離他們的經營訴求更遠。“生意不好做啊,來了20多家,現在已經走了差不多10家。”老饒介紹,由于地處偏遠,除了老客戶,一般沒什么客人來。
一年后(2008年),浩宏五金機電市場解除了與這些商戶的租賃合約。“或許市場那邊有自己的想法吧,具體原因不清楚。”
和老饒的清冷境遇相比,“國雅化工市場”的生意要好很多。這個規模巨大的專業性市場,駐扎著來自各地的商戶。但和老饒口中所述幾年前的情況相似,國雅化工市場至今仍存在諸多隱患。
2月的一個普通下午,已臨近18時,在“國雅化工市場”內,臨街的商戶絕大部分還開著門,有些商戶將白色塑料桶裝的“香蕉水”等化工產品放在鋪面門口,沒有遮蔽物,也沒有其他防護,這些常識里的“易燃易爆”物品,不斷與陽光“親密接觸”。而懸掛在商戶門前的便捷消防設施,大多屬于老型號,銹跡斑斑。
“安全隱患是有些問題,但做生意嘛,在這個市場里還是不錯的。”面對安全隱患的質疑,一名商戶說,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問題。
或許這些商戶也聽聞過,2005年8月,昆明市民航路3號一化工市場經營危險化學品的鋪面突然發生火災,火很快被撲滅,大火過后,該市場無證經營、管理不規范、消防設施老化過期等問題卻集中暴露了出來。也許正是這個事故,才讓老饒等商戶離開了民航路。
[1]
國雅化工市場
國雅化工市場內易燃的香蕉水擺在門口銷售
現狀:殘破老倉庫存儲化工產品
同樣是在2005年,某化工企業在昆明境內丟失25千克氰化鈉,曾引起多家媒體報道和社會廣泛熱議。而在昆明化工商會看來,這樣的事件并非孤立。
“昆明化工行業的商戶,多以經銷為主。”該商會會長程曉琪說,在云南本地生產的化工產品,品種非常單一,主要以昆明周邊地區的磷化工為主。“另外還有零散的其他化工產品,非常少。總體來說,云南地區并不是以自主化工生產產業為主。”
據他介紹,昆明商戶主要經銷的產品類型多達3000余種,內貿為主,兼具東南亞出口。“昆明也算是化工行業橋頭堡了,而化工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腐蝕性、高毒性、易燃易爆。另外,還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竊取,轉而制作新型毒品。”
而在他看來,化工產品的用途也十分廣泛,塑料、造紙、冶金等行業都需要用到化工產品。“民用方面也十分廣泛,比較典型的就是農藥和化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
這樣一個關乎民生的行業,當然要有完備的法律、行政法規來進行約束。2002年1月9日,經國務院第52次常務會議通過的《國務院第344號令》,自2002年3月15日起開始施行。該法規的頒布,旨在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
該法規在第二章第七條中規定: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和儲存實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和嚴格控制,并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實行審批制度。而于2009年國務院頒布的第591號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中,也規定了“地方政府組織編制城鄉規劃,應當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按照確保安全的原則,規劃適當區域專門用于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
正是基于這條規定,2010年,程曉琪和昆明化工商會開始了“建立昆明化工商貿城”的計劃。程曉琪說:“我們當然很清楚化工產品的風險,而到目前為止,昆明在化工產品儲存方面還比較滯后。”據他介紹,昆明化工商會的會員企業近百戶,多數在昆明城鄉接合部地區。“隨著城市外延的不斷延伸,他們遲早會被吸納到城中。”
與之對應的是,目前昆明存儲化工產品的倉庫,主要集中在東站、南站、涼亭和楊家凹四處。“但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地方的倉庫本身已經老化,根本達不到倉儲化工產品的標準。”就是這幾個倉庫集中地,也將在近幾年在城市改造中面臨拆除。
程曉琪坦承,由于倉庫稀少,某些企業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還要借用“民間倉庫”。和老倉庫一樣,“民間倉庫”也達不到化工產品存儲的法定標準。“甚至連基本的防護措施都沒有,發現危險的預后方案也是空白。”作為國家重點管理的行業,在昆明,化工產品的存儲似乎面臨兩難抉擇。
而對于程曉琪來說,更為憂心的是:“現在還沒有新倉庫的消息,我們最擔心的是出現存儲斷層的情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對我們整個化工行業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按照程曉琪的說法,東站、南站、涼亭和楊家凹四處的倉儲問題相似。而在兩面寺附近的某處倉庫,所見情形令人堪憂,在這個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倉庫里,堆放著硫酸亞鐵、硫酸銅、活性炭等化工產品,從屋頂邊緣到墻腳,倉庫墻壁已出現長裂縫。“這種情況很常見,沒什么危害。”倉庫保管員表示。
雖然這些化工品并不危險,但令人擔憂的是,高腐蝕性、高毒性、易燃易爆的化工危險品,它們存儲的環境和這里極其相似。
生活新報 記者 劉海川 金林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