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來論
□陳嘉俊(拜客廣州負責人)
“環保”這個詞,終于逐漸成為跟G D P同等重要的話題了。媒體報道,廣州市長陳建華承諾,要在6月5日前提出“大氣環境治理新方案”。
環保顯然不僅僅是環保部門的事。我擔心的是,這個方案如何完成?環保局在政府部門中相對弱勢,沒有太大的發言權。如果缺乏其他職能部門的配合,環保局只能是一個光桿司令。3月初廣州P M2 .5數據發布會上,環保局局長羅思源就說:“我們只是建議控制機動車增長速度,相關工作還需要相應職能部門認真研究考慮。”又例如,國家環保部一直在呼吁石油行業提升油品質量,但一直拖了好幾年也不見動靜。為什么?因為發改委的權力更大!因為汽車行業對城市G D P有重大貢獻!
另一方面,環保部門還不得不面對市民的偏見。某領事館通過微博發布的一個監測點的PM 2.5數據,獲得了廣泛信任。而更具實力和技術能力的環保局,發布了十個國控點的數據,卻受到市民質疑。這些,都是造成環保局尷尬地位的原因。
我希望這一次出臺的“治氣”方案,市政府能夠予以環保局更大的執法權,并建立專門的協調小組,明確其他不同部門的職責和完成任務的時間表,同時給公眾開放一條便捷的監督問責渠道。
當然,除了政府,我們也不要忘記自己也是社會的建設者。在發起民間自測P M2 .5活動期間,我發現很多人都在抱怨監測點的選點有問題,卻很少反思自己的行為。既然我們知道路邊空氣污染問題更嚴重,為什么還開著大排量汽車到處跑?既然知道樹木能夠吸收污染物,為什么還在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既然知道火力發電廠每天都在向天空噴煙,那我們有沒有做到人走關燈?既然知道環保局的監督和投訴電話,那我們有沒有檢舉過附近的排污企業?既然知道老人小孩對P M2 .5特別敏感,我們有對身邊家人朋友普及相關的保護知識或者給他們買個口罩嗎?
我想,我們最缺乏的不是環保點子,而是沒有這個意識———環保,真的要靠大家。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