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定襄木雕作品
臺懷風光
雁門關雪景 楊峻峰攝
■忻州市委書記董洪運: 文化是一種特殊資源,蓄養文化力量,使之成為忻州發展的強大動力。
■忻州市市長鄭連生: 文化資源愈挖掘愈精深,愈開發愈豐饒,愈傳承愈博大。
主持人語
曾經的忻州,并不被人所熟知。可忻州有五臺山、蘆芽山等名山,有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平型關等長城雄關,還有黃河、滹沱河、四大溫泉等秀水。這古老的山水關,積淀著濃厚的文化內涵。這里,還是山西的能源大區。一面是能源重化工基地上的煤鋁鐵金,一面是濃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同是富礦,該如何開采?近年來,忻州人把文化當成能源重化工基地上新的能源,在采掘,在利用……
——欄目主持人 楊 亮
出太原,行八十公里,便到忻州。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北伐匈奴,被圍白登山七天七夜,后納陳平之計,白登解圍,逃到忻州一帶,方才甩脫匈奴的追趕,“六軍忻然”。后來這忻然之處便得名為“忻口”,忻州由忻口而名。
今日忻州,萬民忻然,到處充滿著文化的氣息。一過新年,上至市里,下到各縣(市、區),都召開了文化強市工作會議,發展文化可以強市,已成為全市300萬人的共識。
一過春節,市中心區城市建設的“7451”(科技館、圖書館、藝術館、博物館、體育館和一座歌舞劇院)重點工程如火如荼全面鋪開。文化,已成為忻州跨越發展快車上的車輪。
向文化轉型,靠文化轉型
忻州東部有鐵有金,西部有煤有鋁。山西為國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忻州為山西的能源大區。另外,忻州屬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游牧文明的接壤地帶,沿襲傳統,農牧發達,市境有全國的絨山羊基地、小雜糧基地、玉米種植基地、養牛大縣,其中羊肉、胡麻、莜麥、神池月餅等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這個大市,還是一個文化大區,境內出土的恐龍化石、三趾馬化石,標志著悠久與古老。黃河畔上出土的保德銅貝,堪稱中國金屬貨幣之濫觴。境內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7處,省級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區2處。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3項。世界文化景觀佛教圣地五臺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雁門關段,堪稱九塞之首……
進入新世紀,忻州開始反思:單純靠挖煤開礦,挖盡了資源,污染了環境,煤炭企業的富裕難以掩蓋大面積的貧困,忻州目前還有11個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忻州市委市政府以文化促進轉型,轉型發展文化的大動作在忻州大地相繼展開,他們在發展能源經濟的同時,挖掘文化資源,利用文化資源,出臺了《忻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將依托文化進步,促忻州轉型跨越。
旅游業昂起龍頭
忻州市的諸多文化資源大多可轉化為旅游資源,該市就以發展旅游為龍頭,大打文化轉型的攻堅戰。
五臺山雖是世界佛教圣地,但從發展旅游業來講,尚不能和其它三大佛教名山相比。忻州抓住五臺山申遺的契機,大搞佛教圣地的環境整治:拆遷違章建筑,增大綠化面積,保護修繕文物,凈化周邊環境,環境變了,名氣大了,游客來了,在2009年6月26日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后的當月,游客數量大增,令人驚嘆。
在五臺山申遺成功之后,該市又從開發雁門關入手。雁門關既是世界文化遺產,又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們本著保護與開發并重、在保護中促進開發的原則,對古關進行修舊如舊的維修。去年8月,首屆雁門關旅游文化節隆重開幕,開放當月,游人如織。
此外,忻州市還對蘆芽山、寧武關、老牛灣、奇村溫泉度假村等旅游景點加大開發力度,旅游成為忻州市的朝陽產業。
今年,該市推出了文化強市戰略并緊鑼密鼓地付諸實施,堅持把五臺山、蘆芽山、雁門關、溫泉、黃河風情五大旅游區作為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五臺山景區建成世界遺產精品景區,雁門關景區、蘆芽山景區、河邊民俗館爭創5A級旅游景區,加快河曲娘娘灘、老牛灣、駝梁山、平型關等重點旅游項目開發。
品牌與項目同時驅動
2011年10月,忻州14個縣市區的戲劇名角云集忻州古城,角逐忻州市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梨花獎”,這是全省首家市級舞臺藝術政府獎。今年2月,“周末大戲臺”啟動,各地方劇種每周為群眾演出一場精彩劇目,市里每年拿出100萬元,政府買單,群眾看戲。這兩項舉動,是忻州打造文化品牌的有力舉措之一。
忻州的文化項目許多是全國的品牌,該市實施文化轉型,首先深化、細化打造了12個文化品牌,諸如佛教圣地、古建瑰寶、邊塞三關、抗戰文化、黃河風情、民歌之鄉等。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忻州摔跤節、第二屆中國·五臺山國際文化旅游月、首屆中國·雁門關國際邊塞文化旅游節、第五屆中國·定襄法蘭節等一批特色節慶文化活動。忻府區榮獲2011-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代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檢查團的充分肯定;河曲縣作為全國文化新人選拔賽區之一,再度榮獲“中國民間文化之鄉”稱號;保德黃河文化藝術節榮獲“中國節慶產業十大文化藝術類”大獎。
忻州在打造文化品牌的同時,實施了一批富有潛力的文化項目。去年,按照《忻州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加快建設五臺山演藝中心、雁門關影視外景基地、傅山舊家及忻州名人苑、河曲娘娘灘水上娛樂園、老牛灣黃河民俗文化園等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精心培育壯大木雕、石刻、銀器、剪紙、刺繡、面塑、月餅、古建等10大拳頭產品。目前該市擁有重點文化產業項目50多個,文化產業增加值在GDP比重中的占比率已達到4%。
忻州的文化產業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迎接著光輝燦爛的未來!(本報記者 邢兆遠 李建斌 忻州日報記者 楊峻峰)
專家點評
山西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楊曉國
忻州加大開采文化資源的力度,明智之舉!文化資源與礦產資源最大的不同是文化資源越開采越多,礦產資源越開采越少。文化資源越開采環境越好,礦產資源越開采環境越差。山西是產煤大省,可是山西也是文化大省,山西各地都應當像忻州這想去反思,去轉型,去開掘。
文化產業亮點
■在世博會閉幕式上,定襄縣金嗩吶藝術團表演的《大得勝》作為開場節目向世界人民展示了風采。
■盧補良的晉北鼓吹八大套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了專場演出,獲得成功。
■定襄晟龍木雕和繁峙刺繡、繁峙銀器先后參加了第六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和第五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
■在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晉繡坊刺繡、繁峙銀器、晟龍木雕、雅藝軒硯臺、溫氏空心澄泥硯5個文化產業項目參加展銷,收獲了大額的訂單。
■在第三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上,晉繡制作技藝、硯臺制作技藝等3個非遺項目受邀參加。
文化地標
雁門關雪景
專欄編輯 楊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