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朱子榮):2011年10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四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以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為首要目標,以實現節能減排任務為工作抓手,重點在能源負荷中心建設區域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樓宇分布式能源系統。中國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的舉措,正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
分布式能源,是指將冷、熱、電系統以小規模、小容量、模塊化、分散式的方式布置在用戶附近,可獨立地輸出冷、熱、電的系統,其核心在于通過冷、熱、電三聯供技術,利用先進的燃氣輪機或燃氣內燃機燃燒清潔的天然氣發電,對做功后的余熱進一步回收,用來制冷、供暖和制備生活熱水,從而實現對能源的階梯利用,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廣州大學城華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國璋告訴記者,在中心城區等高負荷的地方建設分布式能源站,將對區域的用電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他說:“跟傳統電網的最大區別是,我們把分布式能源站建在負荷中心,電纜都很短,可以減少傳輸的損耗。如果08年冰雪災害的時候,有一兩個我們這種能源站在中心城區能夠快速啟動、快速支持,對電網有力的支撐,就可以減少這種損耗。”
由中國華電集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建設和運行的廣州大學城能源站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大學城能源站位于廣州大學城規劃二期,占地面積十一萬平方米,是廣州建設綠色環保大學城的重要配套工程,建設項目可滿足大學城一期十八平方公里區域十所大學近二十萬師生熱、電、冷能的需求。
為了充分利用一次能源,提高機組的熱效率,大學城能源站在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措施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進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蔣國璋總經理形象地說,就是要把能源做到“吃干榨盡”。他說:“天然氣進來以后,進入燃氣輪發電機發電,這是第一次利用。它產生的高溫煙氣送到余熱鍋爐,生產中溫、中壓的蒸汽,繼續推動蒸汽輪機做功發電,這是第二次利用。第三次就是我們把低壓蒸汽重新又補充到蒸汽輪機里做工發電,增加發電量。第四次就是高溫煙氣,大概是150度左右,我們把它利用起來制備熱媒水,給大學城制備生活熱水,這是第四次利用。第五次利用就是我們把熱媒水給熱水型溴化鋰機組作為動力熱源進行制冷。就是把能源做到‘吃干榨盡’,盡量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