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承諾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總消耗能源的16%。 晨報資料圖片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 (“里約+20”峰會)20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正式開幕,今年以“綠色經濟”為主題。記者獲悉,為了分享與借鑒各國在推動綠色經濟轉型方面的經驗,我國的民間“環保團”已趕赴巴西參加此次會議。
作為前往“里約+20”會議的代表,此行的五十多名民間代表分別來自企業、基金會等不同領域。這是中國民間機構在國際舞臺上的首次跨界聯合行動,也是中國企業首次亮相國際可持續發展大會。
發起此次行動的我國本土民間機構SEE基金會 (中國治理防沙固林的非政府組織)表示,“里約+20”會議期間,將舉辦“綠色中國 競跑未來”為主題的多場跨界對話。
據悉,參加此次活動的企業,有6家已率先做出各自的、可衡量的綠色承諾。
[全球綠色經濟案例展示]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
中國正在根據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情況,大步邁向低碳增長戰略。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撥出很大一部分資金投入到綠色產業,并以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為重點。中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總消耗能源的16%。
●古巴的有機農業
古巴發展有機農業是該國解決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發生的糧食危機的必由之路。隨著前蘇聯的瓦解和嚴重制約古巴農業產業化生產的長期貿易禁令的解除,古巴的生產者們開始減少殺蟲劑、化肥和石油的使用,向能夠帶來環境、社會與經濟效益的有機農業生產轉變。
●巴巴多斯的太陽能
巴巴多斯對進口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已經成為該島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巴巴多斯政府發布的“巴巴多斯國家戰略規劃”旨在通過提高可再生能源供應,從而改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韓國的廢棄物管理
韓國的廢物管理和回收雖然沒有減少廢物的產生,但卻鼓勵將廢棄物作為能源進行再利用。在過去幾年中,具有針對性的政策不但大大提高了回收率,同時還創造了數千個就業機會。
●坦桑尼亞植林地管理
在坦桑尼亞Makete區,森林、林地和草地資源是地方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對重要流域的保護來說也至關重要。
●盧旺達生態系統修復工作
環境的保護和管理是盧旺達2020遠景規劃的支柱之一。為了提高收入和改善治理,這座“千山之國”在生態系統保護方面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這些項目包括:盧旺達山地大猩猩保護倡議和在Nyabarongo-Akagera地 區 和Rugezi的濕地恢復工作等。
●肯尼亞的保購電價
肯尼亞的能源使用狀況有兩大特點,一是農村能源利用以傳統生物質能為主,二是現代經濟部門嚴重依賴進口石油。因此,傳統生物質能的不可持續使用以及進口油價的不斷攀升和變動讓肯尼亞的能源供應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
●烏干達有機農業
烏干達已采取措施將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轉型為有機農業系統,這對該國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大有裨益。CodexAlimentarius委員會將有機農業定義為一個全方位的生產管理系統,能促進并加強農業生態系統的健康,比如生物多樣性、生物循環以及土壤生物活動等。有機農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成分,比如藥物、化肥和殺蟲劑。
●巴西可持續城市規劃
城市地區的快速增長給居民、商業和市政府都帶來種種環境和社會經濟挑戰。規劃的不完善以及相關的資金不足往往導致城市非正規住房的擴張,以及需要高頻率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郊區房地產的發展。
●印度農村生態基礎設施
印度2005年頒發的 《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是一個保障工資的就業方案,加強農村地區被邊緣化的家庭的生活保障。 《保障法》由農村發展部實施,直接牽動著窮人的生活,促進包容性增長,有助于恢復和維護生態基礎設施。
●尼泊爾的森林管理
社區林業有助于恢復尼泊爾的森林資源。森林占了全國土地面積的近40%。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森林面積在以每年1.9%的速率下降,但下降趨勢已被逆轉,并在2000-2005年間實現了每年1.35%的增長。
●厄瓜多爾生態系統服務
基多市提供了一個領先的頗具潛力的例子——發展商業市場引導經濟需求保護上游水資源。以基多為例,約150萬居民和周邊地區城市的用水取決于上游保護區的自然資源保護。
(據聯合國環境署公布的《綠色經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