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步,他就建起中國能源第四“帝國”蔡天真:石油“巨人”的中道崩殂整理/實習生 王安琪
讓蔡天真﹃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倉儲基地?
比起將自己的石油公司命名為“泰山”“Titan”(巨人)的豪氣,蔡天真本人可以說低調異常,中等身材、衣著樸素、深藏不露是他給人的印象。33歲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時,人稱“好像突然從地底下冒出來似的”。
他心高意遠,一度夢想將他的“巨人”建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之外“中國第四大石油公司”。他差一點就做到了。
但無學歷、無背景的“一介白丁”憑著“仗義”、“口碑”造起的能源帝國,卻在尋求擴張與轉型的過程中功虧一簣。在停牌一月有余之后,7月18日,泰山石化宣布收到廣東振戎能源發出一份LOT(不具約束力條款函件),建議以1.5—2億元認購公司新股。債務纏身的蔡天真失去他一手建起的“巨人”幾乎已成定局。
壹 從只識仨字的小販
到跨國石油巨子
只讀完小學,“沒文化”也掘到了第一桶金
蔡天真祖籍福建石獅祥芝鎮。石獅出大商人,菲律賓前華人首富鄭周敏、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都來自這個小小的縣級市。蔡天真讀完小學就和父親跑船賣海產品。接觸過他的人說他早年只會寫三個中國漢字:蔡、天、真。
1980年代初,國內石油貿易剛剛起步,南北油市存在價格差。蔡天真瞄準機會,從國有公司租了一條小油輪進入能源行業。據說帶著幾分江湖氣息的蔡天真結識了已在業內小有名氣的海奧集團董事長鄭金泉,“背靠大樹”,他開始頻頻往返于東北與南方進行倒賣,賺到“第一桶金”。
“趁東風”財富人生在新加坡轉折
1993年,國家允許進口成品油,蔡天真當即遠赴香港,利用地理優勢和政策做國內燃油供應。他注冊了一家叫做泰山的石油公司,開始與大牌石油公司同場競技。
真正轉折在1996年,這一年他只身南下新加坡,“那里是亞洲石油的貿易中心,我們不去,國內用油市場會被外國人占據”,據說他曾這樣說。
在獅城,蔡天真遇到了人生中最為關鍵的“貴人”:人稱“福建油幫教父”的興隆集團總裁林恩強。初創時,他只有十幾個人,數輛油車,主要為新加坡本地的一些企業供應柴油。在得到林的幫助后,“沒錢的時候找林恩強借錢,沒船的時候就找林恩強借船,林恩強從來沒有拒絕過他”。靠著第二棵大樹,蔡天真陸續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的漁船、礦場、工廠等地供應油料,蔡天真的“巨人”逐漸成型。
“開花結果”的信譽與“巨人”
從2000年起,蔡天真逐漸建立起自己的信譽網絡。國內買主可以提前打錢給他,“道上的人都認同老蔡,不會找麻煩”。在馬六甲海峽, 印有Titan字樣的油輪不僅各國政府不會為難,連海盜都主動讓行。甚至當地政府也青眼有加,他1998年起即獲新加坡國家企業局授予的“特許石油貿易商”資格,可享低于一般公司17%的減稅優惠政策。
2002年3月,蔡天真耗資7000多萬港元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金犀寶。當時該公司每股僅0.04元。同年6月24日,金犀寶控股更名為泰山集團控股。掛牌的第三天,蔡天真便以每股0.27港元的價格“套現”,籌得資金1.37億港元,近乎借殼成本的兩倍。
同年,蔡天真在家鄉福建投下6.5億元,發展石化倉儲碼頭項目,在使資本圈和石油圈對他刮目相看的同時,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回鄉之路。
貳 第四帝國的理想與不得不低頭的現實
擴張,從買“航空母艦”開始
蔡天真平素從不在內地媒體上露面,直到2004年2月,泰山集團以近1億美元一舉購得新加坡老牌公司海皇輪船旗下20艘油船,國內才真正見識到這位草根富豪的魄力。
2005年,蔡天真又以1.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三艘VLCC,此等“豪舉”更是令國內原油運輸界刮目相看。VLCC是載運量為20萬至30萬噸超大型油輪的英文縮寫,是當今國際原油運輸市場必備的主力船型,擁有VLCC數量的多寡代表著一個油輪船隊的實力,如航空母艦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一樣。
此次擴軍后,泰山石化已經擁有32艘油輪(其中包括11艘超級油輪)、規模直逼內地目前最大的國際原油運輸公司——招商局集團。
轉型,閩滬粵布局超大型油庫
與霍多爾科夫斯基這些瓜分國有石油資源的俄羅斯石油寡頭“風格”迥異,蔡天真是試圖從倉儲這樣的配套環節分羹——這都是國有石油企業的短板。
2002年初,蔡天真在福建、上海和廣州規劃建設超大型石油倉儲設施。當時觀察家用“布局如風”來形容他的手筆。
這是浩大的一“局”,單是上海洋山石油倉儲設施的最終容量即可達240萬立方米,建成后將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油品倉庫。這一“局”也至關重要。2005年,世界原油運輸市場的激烈競爭使占其營業利潤84%的原油運輸收入開始縮水。而中國沿海地區原油市場巨大,如果轉型成功,蔡天真不但可以利用這些油庫坐收租金,還可以隨時進軍回報潛力更高的油品分銷業務。
在三大國有企業壟斷的中國石油市場,一個打通石油進口、運輸、倉儲、中轉、銷售產業鏈條的第四帝國似乎在隱隱浮現。
現實,宏偉夢想的一次次“瘦身”
看似“豐滿”的轉型計劃,實際卻相當“骨感”。
這其中上海洋山石油倉儲基地最為不妙。由于地方國資企業和中國石油總公司的強勢,蔡天真并未獲得控股權。加上投資規模過于龐大,又接近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的岱山石油儲備基地,項目一拖再拖,直到如今,泰山集團網站的“洋山基地”仍標明“建設中”。
廣州南沙項目進展倒是較為順利,珠三角又占全國進口成品油65%的份額。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燃料油交割全都在此。這讓蔡天真將大部分資金押注其中。
但2009年,中石油背景的深圳光匯集團宣布在大亞灣建設一個100萬立方米的石油倉儲,號稱“華南規模最大的油庫”。因此, 122萬立方米的南沙油儲項目一建成即面對產能過剩危機。
叁 透支信譽、頹敗途中:“草根”神話的背面
外強中干:危機早已“草灰伏線”
早在2004年就有人質疑,并無過硬“靠山”的蔡天真,緣何僅用兩年時間即手造375萬噸油輪的帝國?
現在看來,蔡天真的確外強中干多年。據其公司年報,他所擁有的超級油輪其實均屬二手舊船,大部分購于非洲和南美洲一些不知名小國,具體細節一概不披露。甚至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投資者,都沒有機會親臨參觀。
但巨輪的效應卻已坐收囊中,加上2004年、 2005年對外公布的280萬噸以上的多次收購案,泰山石化的“財大氣粗”形象使其大規模從銀行和資本市場融資變得暢通無阻,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
但在信譽透支的同時,蔡天真面對著怎樣的資金鏈風險也可想而知。光環之下,陰影已經步步逼近。
此路不通:帝國已被雨打風吹去
面對競爭慘烈的原油運輸業和國內能源壟斷的現實,蔡天真逐步打碎此前引以為豪的規模化原油運輸船隊。兩艘巨型油輪先后以3.2億港元和7.1億港元出售,此后,原有的13艘油輪中的數艘超級油輪也被改裝成為浮倉。
而在收購了福建泉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泉州船廠)100%股權后,蔡天真和他的泰山石化正式進駐全新領域——輪船制造。可未曾預料的是,新路處處不通,巨人節節敗退。
今年1月3日,泰山石化發布公告,宣布創始人蔡天真同日辭去總裁職務,僅維持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職務。7月5日,泰山石化第三大股東向百慕大法院提出申請,要求泰山石化進入清盤程序。蔡天真的傳奇可有下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中投顧問》等
■整理/實習生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