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根廷南露脊鯨:“小”海鷗帶來“大”麻煩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白云怡):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翱翔在藍天白云里的海鷗是一種和平溫順的鳥兒,而在西方文化中有“海怪”之稱的鯨則是一種龐大兇猛的生物。然而事實則并非如此:在阿根廷東部的丘布特省,小小的海鷗卻一直在“兇猛地”襲擊每年到這里產子的南露脊鯨,不少鯨甚至已經面臨死亡的威脅。
位于阿根廷東部丘布特省的瓦爾德斯半島是全球著名的天然動物棲息地,更是瀕臨滅絕的南露脊鯨的庇護地:每年5月開始,原本生活在南極附近海域的南露脊鯨會成群結隊地來到這里躲避嚴寒并繁衍產子,這也使瓦爾德斯半島成為了世界著名的“觀鯨寶地”。然而近年來,一種名為“黑背鷗”的海鷗卻嚴重影響了南露脊鯨在這里的正常生活。
黑背鷗擁有異常鋒利的爪和喙,而鯨皮膚表面的油脂層則是它們最愛的食物之一。因此,每當南露脊鯨將頭或身體露出水面進行呼吸的時候,成群的黑背鷗就會飛來,瘋狂啄食它們的皮膚,造成血淋淋的傷口。
格拉西埃拉是一名導游,在瓦爾德斯半島已經工作、生活了12年。這幾年,她發覺這種海鷗“襲鯨”的現象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嚴重威脅了鯨這種珍稀動物的生存。格拉西埃拉說:“這個現象已經出現有幾年了。在路上你可以看到一些露天的垃圾場,這都是城市廢棄物。這些垃圾場使得海鷗更加容易獲取食物,因而數量在幾年內飛快地大幅增長。成群的海鷗不斷襲擊著來這里產子的南露脊鯨,啄食他們的背部,吃掉它們身上的脂肪層。鯨的皮膚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堅韌,海鷗的這種攻擊會給它們身上造成很深的傷口?!?/p>
格拉西埃拉所說的這種海鷗對鯨的襲擊行為在瓦爾德斯半島可以說隨處隨時都可見到。據丘布特省環境部部長愛德華多·馬薩表示,在該地區海鷗對鯨的襲擊頻率已經超過了25%。馬薩說:“這種攻擊性行為隨時都在發生。只要你在海邊坐上4個小時,基本上有一個小時都能看見海鷗在傷害南露脊鯨?!?/p>
由于傷口經常很深,甚至出血,病毒與細菌很容易在不同的鯨之間傳播,進而引發感染。而受到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在瓦爾德斯半島剛剛出生的幼鯨寶寶們:它們身上脂肪層較薄,而且肺活量較小,不得不更長時間的浮出水面進行呼吸,這樣一來海鷗的攻擊很可能導致它們受傷過重而死亡。此外,海鷗的襲擊還會中斷母鯨對幼鯨的哺乳過程,一些幼鯨因此而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供給。據格拉西埃拉說,今年5月以來,已經發現了41頭死亡的鯨,而每年來到半島產子的鯨不過1000頭而已,這個比例著實觸目驚心。
格拉西埃拉說:“每年死去的鯨都在增加,尤其是幼鯨。截至到5天前,瓦爾德斯半島的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41頭死去的南露脊鯨。這讓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p>
馬薩說:“即使我們現在還不能說,所有這些鯨的死亡都是由于海鷗的襲擊造成的,因為目前研究還沒有結束,我們還不能下最終結論。但是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它們中絕大部分的死亡是感染的結果,這非??赡苁呛zt襲擊造成的:海鷗們襲擊不同的南露脊鯨,在它們的皮膚上留下傷口,進而造成感染并傳播病毒,并最終導致死亡。”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由于不堪忍受海鷗的騷擾,目前瓦爾德斯半島的南露脊鯨們甚至已經改變了它們的呼吸方式和行為表現。丘布特省環境部部長愛德華多·馬薩稱,原本南露脊鯨呼吸時會以45度角浮出水面:先露出頭,然后身子,最后尾巴,可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是這樣了。馬薩說:“現在南露脊鯨越來越少到水面上來了,而且很少像之前那樣全身都浮上來了,僅僅露出頭來呼吸空氣。”
面對嚴峻的形勢,丘布特政府集合了大批生物學家與環境學家討論應對措施,一項“選擇性消滅海鷗”的計劃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即生物學家們連同槍手一起乘快艇來到海面,甄別會對南露脊鯨造成傷害的黑背鷗并射殺它們。然而,這個計劃在國際上并沒有先例,也遭到了諸如綠色和平組織等一些生態環保組織的質疑:消滅海鷗會不會破壞生態平衡?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這些都是擺在丘布特政府面前的難題。對此,馬薩認為,在執行這個計劃的同時,減少露天垃圾場、消滅造成海鷗急遽增加的根源,也是控制現狀保護南露脊鯨的重要配合措施。而“選擇性消滅”會抑制海鷗數量的過度增長,反而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
馬薩說:“這絕不會破壞生態平衡。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人類制造了大量的生活垃圾,才使得海鷗數量過度增長,而鯨和其他生物卻沒有以同樣的速度增長,這才是真正破壞了生態平衡。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把這種扭曲的狀態恢復到正常,重建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