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保措施救了豆腐品牌
六安新聞網訊 真是得虧搞起了污水池,現在環境好了,豆腐才又好賣了。”這是霍山縣衡山鎮永康橋村村民陳永秀談到她家這幾年豆腐生意時的切身感受。正是通過建設污水處理池等環保措施,才使他們村一度受到影響的豆腐生產和銷售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永康橋村位于霍山縣衡山鎮西郊,距縣城僅3公里,318省道和東迎大道穿境而過,交通便利,自然環境優越。該村素有加工豆腐傳統,但過去村民加工豆腐都是自發式的零散經營,小打小鬧,形成不了品牌和市場。村兩委發揮黨員帶頭模范作用,努力搞好服務,建立了豆制品產業協會,對全村的豆腐生產進行自我管理,有序生產,逐漸形成了永康橋豆腐品牌,豆腐遠銷周邊舒城、裕安、英山等好幾個縣區。但在豆腐生產過程中,污染卻一度成了制約豆腐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據該村黨支部書記胡啟松介紹,前幾年當加工豆腐的戶數多了以后,由于污水隨意排放,使河道富營養化,村里的道路、溝渠到處都是臭水,蒼蠅滿天飛,這里都不叫豆腐村了,人都不敢來,豆腐就更沒人敢吃了。豆腐的生產和銷售規模迅速萎縮。
對此,永康橋兩委決心改變這一不利局面,他們結合新農村建設,對村莊進行了集體規劃,先后修建了三口污水處理池,把自然收集的生活用水、吃的自來水和做豆腐的污水分開管理,生活、生產污水通過管網進入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后達標排放,改變了過去污水遍地、蚊蠅橫飛的現象。如今走進永康橋村新農村康居點,一座座小樓錯落有致,池塘邊柳枝隨風搖曳,輕拂水面,一派恬靜安逸的田園風光。陳永秀說,他們家原先做豆腐每天只能做得一百斤豆子,現在正常能做到兩百多斤,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村里修了水泥路,建起了自來水,不但生意好,環境看著也讓人舒心。他們家原來住的是平房,現在不但建了樓房,而且買了小車,裝了有線電視、寬帶,應有盡有,什么都不缺。
胡啟松說,他們從環保中嘗到了甜頭,隨著豆腐生產的規模擴大,原先的污水處理池又不夠用了,目前一個投資80多萬,由霍山縣環保局負責實施的大污水處理池正在興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