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10月3日電 題:老城新景:美麗、環保、利民
作者 石龍洪
百年前,東濠涌岸上房子一字排開,漁船錯落有致,茶樓中人聲鼎沸,酒肆內杯盤交錯,犬吠雞啼、叫賣聲、嬉笑聲遙相呼應。東濠涌博物館展示著當年的鼎盛。
10年前,森林破壞、河涌流域城市化發展,工業和生活污水大量流入,東濠涌、荔枝灣涌等成了臭河涌,污染、惡臭、噪音、潮濕的生活環境令人生畏,沿線居民叫苦不迭,政府只好把涌道都封閉起來。
今天,“一江珠水綠,兩岸荔枝紅”的老廣州風貌重現,東濠涌里的魚兒在清水中游蕩,孩童在岸邊盡情嬉戲,老人在涌旁悠閑漫步。荔枝灣涌岸邊,曲調悠揚,夜晚燈火通明,游人如織。
廣州歷來是游人向往的之地,美景、美食吸引天下無數游客。歷史悠久的廣州城區,在歲月中也經歷了無數變遷。近日中新社記者走訪了廣州東濠涌、荔枝灣、花城廣場等地,希冀從中一瞥廣州城區新貌,聽聞廣州人眼中的廣州相貌。
生活在東濠涌岸邊幾十年的老街坊在涌旁漫步,她揮手搖頭說,“以前東濠涌臭死了,沒人敢在這附近多呆一分鐘。”
從2009年初開始,廣州市推進治水工程,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希冀還廣州“水城”風貌。
東濠涌博物館工作人員小彭說,在廣州治水范疇的121條河涌中,東濠涌是廣州僅存的舊城護城河,從北到南全長約4225米,是此次廣州治水工程中“最難啃的骨頭”。
東濠涌治理工程分為三期,第一期綜合整治,涉及八大工程,包括雨污分流、凈水補水、景觀整飾等工程。
以補水為例,小彭說,“每天從珠江調水補水16小時,流量為每秒1.5立方米,總量達13萬噸。凈化后的河涌水質達到清澈、透明、可觸摸、不傷害皮膚的理想效果,實現了市民親水戲水的愿望。”
一期工程完成后,“水變清了,夏天時還有小孩子在河涌里游泳、戲水”,小彭說,除了河涌整治之外,配套工程也相繼展開,河涌旁建有向居民免費開放的運動場1個,籃球場4個,健身器材100件;河涌兩岸的生態綠色長廊長達5.1公里。
花城廣場與珠江新城(CBD)、廣州新電視塔、海心沙島(廣州亞運會的開幕式場館所在地)等地點皆位于廣州新中軸線上,是廣州最大的市民廣場。描述花城廣場有幾個關鍵詞:
——現代,周邊規劃建有39幢建筑,兩旁眾多高樓大廈,幾十家國際知名大企業駐扎于此,廣場上的雙子塔,西塔高432米,已經建成,東塔也將在2016年建成。
——美麗,地面建有人造景觀湖區,大型噴泉、燈光廣場,冷霧降溫系統,種植600多棵大樹,在廣場的北端,有5個花島,其中3個為櫻花島,2個為桃花島。
——利民,廣場兩端有四大公共建筑: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廣州歌劇院、廣州圖書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都免費向公眾開放。圖書館由一本本“書磚”壘起,全貌像一本翻開的書頁;紅灰相間,造型奇特,總投資達9億元人民幣的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像“月光寶盒”一般,充滿神秘感。
“這里的環境非常美麗,周邊的交通、飲食也方便。在櫻花、桃花、蓮花盛開的時候,非常美麗。”在廣場上吹風散步的游客如是評價。
2011年廣州市樹立了“低碳經濟、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新型城市化發展理念。把民生放在城市發展的最高追求,打造低碳、環保、美麗、幸福的城市成為廣州的新目標。(完)
(原標題:(羊城見聞)老城新景:美麗、環保、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