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歐雅琴)沒有明顯污染排放或造成生態影響的建設項目,如商業銷售(化工品除外)、中介、文化等,一律取消辦理環保許可,村級環保協管員也上陣負責日常監管職責。昨日,市環保局公布了近期推行企業注冊審批改革試點的階段性成果,試點期間,在試點鎮大朗注冊登記的企業共2736家。通過甄別,環保分局共對1168家發出環保業務告知書。其中,上門督促、指導1114家,已辦結644家,行政審批效率大大提高。
無明顯污染排放項目不辦環保許可
今年4月初,東莞被廣東省確定為首批企業注冊審批改革試點城市,大朗則作為東莞市唯一的改革試點鎮。當時,市環保局也制定了相關的實施細則。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寬進嚴管”,最大限度地簡化審批程序,優化辦事流程。
整個改革,最大的亮點就是環保審批由“前置”改為“后置”。市環保局表示,將所有環保審批事項一律從工商登記注冊前置改為后置,在環保審批過程中原執行的涉及其他部門的前置事項,以及有關內部業務互為前置事項一律取消,包括鍋爐燃料變更核準、危險廢物轉移、排污證核發、排污費征收、在線監控系統建設等。
昨日,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說,會繼續最大限度降低準入門檻。凡是未明確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沒有明顯污染排放或造成生態影響的建設項目,如商業銷售(化工品除外)、中介、文化等,一律取消辦理環保許可。而對于沒有設立廚房的餐飲業,分局直接對其辦理環保驗收核準。
對于面積小于200㎡、生產設備較少且沒有明顯污染排放的建設項目(如小五金廠、小塑膠廠等),在沒有影響周邊環境的前提下,由原來的報告表改為登記表,并主動派員上門指導企業填報。
增加協管職能管住“寬進”企業
實行改革試點后,對企業的審批時限也相應縮短:凡屬分局審批的市重點項目的報告書項目,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為5個工作日;一般項目的報告書項目,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縮短為15個工作日。
與此同時,為了促進試點鎮建立審批信息互通機制,大朗環保分局通過網絡平臺獲取并甄別企業登記信息后,對需履行環保審批手續的企業實行“一管到底”。
“拒不辦理環保手續或擅自恢復生產的,堅決依法嚴厲查處,并在3個工作日內上報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進行對外公布。”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使企業“寬進”后能管得住、管得好,還適度賦予村級環保協管員登記表類項目的日常監管職責,餐飲業后續管理也交由協管員協助開展。
試點期間,在試點鎮注冊登記的企業共2736家。通過甄別,環保分局共對1168家發出環保業務告知書。其中,上門督促、指導1114家,已辦結644家,行政審批效率大大提高。同時,大朗鎮整合鎮內各部門間的網絡平臺,還建立了實時共享的鎮內企業信用信息系統。
(原標題:村級環保協管員 增加日常監管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