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秦嶺、登呂梁、凌太行;穿黃河、越淮水、渡長江。西氣東輸架起一條騰升的“能源大動脈”。
人們見證西氣東輸對于拉動經濟的巨大作用,感嘆西氣東輸克服多重地貌和嚴峻氣候的考驗,贊揚西氣東輸攻克多項世界級工程難題。然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逆向分布的基本國情,黨中央最關注的是以“大能源觀”平衡東部的能源需求與西部的能源資源,促進節能減排從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最重視的是以“大能源戰略”維護國家的能源安全。這,才是西氣東輸對國家發展最重要的意義。
從此,天然氣從沙漠戈壁、黃土高原源源不斷流向京滬都會、煙雨淮揚,財源也從東部地區回饋西部人民,區域發展更加平衡協調;東部地區用上清潔能源,惠及數億人民的飲食起居、改善大氣環境,能源消費結構趨于優化;中國在國際能源事務中重塑影響力和話語權,能源安全供應能力顯著增強。
西氣東輸不僅是智能的風景和科技的偉力,更彰顯著一個國家創新的“能源觀”,塑造著一個更加協調、更加清潔、更加自主的厚重中國。
(原標題:“大能源觀”書寫“大能源戰略”(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