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昨日成立高規格環境保護委員會
本報訊 (記者張漲、黃健源)市長親自掛帥,中科院院士擔任專家組組長,新成立的環保委將對全市的環保工作進行集中部署、決策。昨日,佛山成立高規格的環境保護委員會,這在全省首開先河。在成立大會上,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佛山在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等四個領域還存在困難,現場向專家們求教。
來自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專家則予以回應,甚至還有專家現場請命,可帶隊為佛山治理一條內河涌。
成立:聘中科院院士等為專家組成員
記者了解到,由于全市在環保方面已經成立多個領導小組、辦公室,為了避免出現多頭管理,此次成立了高規格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在全省首開先河。
據悉,環保委主任由市長劉悅倫擔任,包括各區區長、市級各職能局局長則擔任環保委成員。此外,環保委下設辦公室和專家組兩個機構。其中專家組采用聘任制,任期5年,可連續聘任。
據介紹,首屆專家組由來自清華大學的中科院院士郝吉明擔任組長,省環保廳副廳長陳光榮擔任副組長,清華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研究所的專家作為成員。
據了解,環保委成立后將每年召開1次定期會議,研究確定環境保護重大事項。“環保委成立后將在環保領域擔任各部門的協調機構,讓環保工作與經濟發展等具體事務相融合”,市委副書記周天明稱,環保委今后將多采用聯合行動等舉措來推進環保工作。
困難:前三季度大氣環境不容樂觀
隨后,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在會上通報了目前佛山的環保工作進展。據悉,接下來佛山的三大任務是創建生態城市、迎接“創模”復檢以及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計劃。
同時,該負責人還提到佛山在四個方面還存在一定困難。其中之一便是大氣環境質量。據參會專家透露,現行的環保指標與以往相比又有增加,“包括減排任務,佛山的壓力應該比較大。”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按照新標準衡量,前三季度佛山的一系列大氣環境指標不容樂觀,包括PM2.5等數據達標還有難度。
其次,則是在水環境方面,全市污水處理廠一天可處理220萬噸污水,但普遍存在“吃不飽”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管網建設還不到位。”據介紹,按實際處理量計算全市僅有三分之一的污水處理廠可發揮滿負荷功效。此外,佛山的生態用地與建設用地之間還存在矛盾。第四個方面,則是環境質量的改善速度與市民的期待還有一定差距。
專家:現場為佛山環保工作支招
在成立大會上,各位專家組成員現場對佛山的環保工作支招。中國環科院研究員蘇一兵就表示,在當天上午現場走訪時,發現佛山有內河涌、魚塘水體達標堪憂,“水體總體勉強達標,但河面上還漂著死魚,這是肯定過不了關的。”此外,關于魚塘與養豬場交織的問題,他認為養豬場一定要做好環保措施,不能直排入魚塘、河涌。
華南環科所研究院汪俊三則對佛山完成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充滿信心,“佛山經濟發達,有資金保障來做好環保措施。”但另一方面,佛山現有的開發強度較高,僅有高明、三水一部分區域開發強度較低,“開發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手下留情。”談到水環境治理時,他甚至現場表示,如有需要,他可帶隊負責為佛山治理一條內河涌。
(原標題:市長親自掛帥督戰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