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訊 記者趙燕華報道:昨日,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掛出白云新城一宗宅地出讓公告,與以往不同的是,地塊已直接公布競買價格固定為11.39億元,將以競保障房面積決定最后競買人。這是本年度掛出的第一宗直接公布地塊價格的地塊。
出讓公告顯示,該宗宅地位于蕭崗地鐵口南側,宗地面積113813平方米,建筑面積114951平方米,折后樓面價9996元/平方米,容積率≤1.01意味著地塊僅允許建設6層以下的小高層,可建造高檔低密度住宅產品。只是地價已經固定,競買者將通過競建保障房的面積來爭奪其地塊,競價階梯為5000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賣地方式新穎,宅地地價已固定為11.39億元,并設最低門檻,即競得者必須提供中心六區中的原自有土地5萬平方米進行保障房建設,同意該條件才能參與競拍。進入競價后,將競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面積,競價階梯為5000平方米,最終以報出另行在廣州市中心六區提供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的用地面積最大者為競得人,且所提供建設用地同樣必須為競得人自有土地。
公告顯示,保障房需在2013年12月前開工,2015年12月前竣工。建成保障性住房后,按物價部門核定價格向保障性住房銷售對象進行銷售。
本次競拍在2012年12月27日15時廣州市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進行。
新聞觀察
固定地價難倒開發商
“本次拍地創造了多個第一”,在合富輝煌集團首席市場分析師黎文江看來,首先第一個“第一”是不競價,首次固定地塊的地價,而第二個“第一”,則是第一次要求開發商不在原來的競得的土地上建設保障房;第三個“第一”,則是要求開發商在中心六區建設保障房,這就意味著要求保障房地塊質量好,配套比較完善。第四個“第一”是要求企業用原來自有的土地建設保障房。
黎文江認為,雖然限定地價,表面上樓面地價沒可能高于白云新城的既有地王,但實際上,由于要求在中心六區這樣的自有優質地塊上建設保障房,計上保障房用地的地價、建設成本等,實物加現金,算起來價格絕對不低。“甚至比地王的2萬樓面地價還要高,但是目前無法估量,主要看開發商拿什么地塊出來建保障房”。
業內人士認為,新模式賣地的最大作用,就是把保障房任務通過這種方法讓開發商承擔,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政府壓力。開發商可以靈活變通地利用自己在中心六區早前拍來的較低價的土地用來建保障房,又可以較低價獲得白云新城這塊地。但必須考慮的是,首先開發商需要在中心六區有土地儲備,而且是早期低價收購的,這樣拍地才劃算。如果開發商沒囤地,那就需要額外再拍地建保障房,而且現在中心六區地價不低,可能得不償失。業內人士估計,開發商競拍積極性不會太高。
事實上,廣州從2011年開始試水“限地價、競配建”的拍地方式,至今已有一年半。這種方法設定保密底價,當開發商舉牌價超過底價后,就開始轉入“競配建”保障房或拆遷安置房套數,以配建套數多少定“贏家”。這種賣地模式雖可防止拍出新地王,但調控下土地市場受冷,據悉,至今只有天河區堅紅化工廠地塊成功啟動了該模式,配建130套公共租賃房。
羊城晚報記者 趙燕華
(原標題:白云新城11.39億元定價宅地競建保障房定“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