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合肥市環保局空氣質量新標準(AQI)發布平臺了解到,按照新的評價系統,合肥市去年12月份的30天內(因31日的AQI數值要到24時播報,故未列入統計),有17天處于“污染”狀態,超過大半。合肥市環保局的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曾表示,這不是空氣質量惡化了,而是標準更嚴了。
一個月只有1天“優”
自執行空氣質量新標準一個月來,合肥市空氣質量日報顯示,只有12月27日一天的空氣質量為“優”,指數為50,12天為“良”。另外,13天的空氣質量為“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的達4天。
發布系統顯示,12月1日至3日,空氣質量指數均未超過100,均顯示為“良”,此后天氣有“良”,有“污染”,而在12月10日至15日,連續顯示“污染”,其中21日的空氣質量指數為154,為“中度污染”,
而12月26日至28日三天,空氣質量較好,27日為“優”,據介紹,這與當時的雨雪天氣有關,空氣為雨雪所凈化。
污染超半與季節也有關
為了與我省其他城市作參照,目前合肥市保留著新舊兩套評價系統,舊的評價系統通過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網站與環保部網站公布。而按舊的評價系統,合肥市的空氣質量有19天為“良”,甚至有6天為“優”,只有5天為“輕度污染”,沒有“中度污染”天氣。
據環保專家預測,新標準實施后合肥市的空氣優良率將下降至40%以下。據介紹,去年1至9月,合肥市在明珠廣場與長江西路監測點開展PM2.5監測,按AQI計算,空氣優良率64.7%,按API計算優良率則為88.9%。據介紹,實施新標后,我省將有30%~50%城市不達標。
合肥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李菁介紹,12月份有17天處于“污染”,除了各項指標收嚴外,與季節也有關系,“這個月本來就是合肥的重污染期。 ”李菁表示,其他月份,污染天數可能沒這么多。(汪漪)
(原標題:合肥PM2.5監測滿月只有1天“優” 環保局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