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沈軼倫
過年了,市民錢莉群買了魚和菜,帶上丈夫和兒子去父母家過年。
老人家住農村,做飯炒菜用的是傳統灶頭,燒的是修剪果園余下的樹枝,自己做的菜肴、自己做的年糕擺了一桌,濃郁年味撲面而來。“一家人在家里吃飯很溫馨,實實在在生活就是一種樂趣。”錢莉群說。
在青浦區趙巷鎮,很多人都知道錢莉群一家三口“環保意識特別強”。趙巷鎮從2011年開始實行“萬戶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作為家里的女主人,錢莉群不僅自己崇尚綠色生活,也帶動家人朋友參與低碳環保生活。
用過的水循環利用、買燈時優選節能燈泡,離家時電器不待機……這些在生活中節能省錢的小妙招,很多主婦都能做到。不過錢莉群覺得還不夠,“真正的環保,不僅在于節儉,更在于不貪,少些比較、去除虛榮,人才能活得不累。”所以,當朋友們相約網上購物、秒殺時,錢莉群很少參加。買衣服鞋襪,只在有實際需要時才出手。甚至在這個冬天,即便下雪全家也不開空調。因為她覺得“小時候住在農村,大家不是一樣沒有取暖設備?現在我們在家里多穿幾件衣服,泡幾個熱水袋焐著,不也一樣暖和嗎”?
在她的言傳身教下,丈夫和孩子也將環保理念融入了生活。一次小區廢舊物品回收日上,錢莉群讀中學的兒子手捧著幾個薯片桶來了,里面裝的是孩子平時收集的260多節廢舊電池。孩子說:“從幼兒園起,媽媽就教我不要亂扔廢電池。從小養成的習慣,將會陪伴我一生。”
(原標題:環保融入點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