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蛇年春節,赤峰市敖漢旗廣大農村牧區煙花爆竹聲少了許多。該旗木頭營子鄉陳淑榮一家過去每年都要消費煙花爆竹近千元。今年,一共買了120元的煙花爆竹,煙花爆竹聲少了,但“年味兒”依舊濃。
今年春節,敖漢旗廣大農牧民像陳淑榮一家一樣,他們或少放煙花爆竹,或干脆不放,環保節儉過春節。
春節前,網絡上對“春節少放煙花鞭炮”的倡議在敖漢地區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多年來,以“年味兒”為核心的民俗文化和以“安全”為核心的限制措施,一直是民眾關于春節期間到底應不應該燃放煙花爆竹爭論的焦點。但在今年的爭論中,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顯然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除了“安全”“節儉”,今年大家更顧及的是空氣質量。春節前的霧霾天氣在多個地區的大范圍侵襲,令人心有余悸。霾情緊急。1月28日,中央氣象臺歷史上第一次專門針對霾發布預警。衛星遙感監測表明,污染帶貫穿我國中東部,灰霾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以北京觀之,一月份連遭4次霧霾襲擊,歷史罕見。
作為PM2.5的重要“生產者”,煙花爆竹成為大家開始改變自己、為好空氣盡一份力的切入點。不過,這不是在政府或者某些社會組織的號召下出現的,而是大家懷著對空氣質量甚至是生活質量的公民責任擔當,自發產生的“自我限制”。(通訊員李永貴)
(原標題:煙花爆竹聲少了 敖漢農牧民環保節儉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