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國朝野默契地共提建立同一基金,但出于各自的利益訴求,他們在能源發展戰略上的不同出發點使得這個待建的‘能源安全基金’有著諸多的政治和經濟色彩。
在2013年的美國國情咨文中,奧巴馬總統用了很大的篇幅闡述了第二個任期中的氣候變化及能源政策,其基調與之前的總統競選及就職演講中所提無異,也就是在承認全球氣候變暖和強調應對氣候變化重要性的基礎上,側重能源供應的清潔化和自給性,其中尤為側重的是,為發展新能源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以盡快降低其應用成本,提高其競爭力。
除此之外,本次國情咨文中關于能源政策的新看點在于,非常具體地提出了建立“能源安全基金”的政策意見。按照奧巴馬總統在演講中的闡述,這個擬建的“能源安全基金”,主要資金將來自聯邦所屬公共土地上的油氣開發收益,而其用途則是用于支持旨在提高汽車能效的相關技術研發,以降低汽車對油氣石化能源的依賴。具體地,白宮的建議是在未來十年里每年撥付2億美元來支持電動型、燃氣型以及生物燃料型汽車的發展。
顯然,建立“能源安全基金”的政策主張是奧巴馬政府在能源政策上掀起新一輪旨在減緩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經濟能源依賴度,并實施“全能源”戰略的重要標志,因其有著較高操作性和朝野共識基礎,一旦執行,便極有可能對美國能源,經濟及政治產生諸多連帶的后續影響。
有關設立“能源安全基金”或者類似的能源基金的提法,并非奧巴馬首創。早在2011年,主要由參眾兩院議員領銜的重要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便曾提出類似的建議,他們建議“從新增油井產生的收益中抽取部分資金來支持‘致力于最新科技的清潔能源創新基金’”。
另一個受退休海陸將軍領導,名為“保護美國未來能源”(SAFE)的智庫則在2個月前也曾提議成立由來自沿海地區油氣開采收益所資助的“能源安全基金”。
此外,就在2周前,美國參院能源與資源委員會資深參議員,來自阿拉斯加州的Lisa Mukowski發表能源政策藍皮書(能源20/20報告),其中又提出了類似的建議,即用油氣開采的收益來支持成立“高科技能源基金”,用于資助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及新能源車輛的研發。
以上的相關提議顯然構成了奧巴馬下定決心,因應民意來籌建這樣一個“能源安全基金”的共識基礎,但問題是,他在國情咨文中所提的“能源安全基金”在本質上從屬于“全能源”戰略構想,他所希望的是這個基金能夠服務于能源自給和清潔的總體目標,并與之相呼應,這就決定了此基金非彼基金。
事實上,盡管美國朝野默契地共提建立同一基金,但出于各自的利益訴求,他們在能源發展戰略上的不同出發點使得這個待建的“能源安全基金”有著諸多的政治和經濟色彩。換言之,在共和黨人眼里用來擴大本土油氣開采的能源安全基金,到了奧巴馬手里,則變成了力促其綠色能源新政的一把利器。
以共和黨參議員Lisa Mukowski關于設立“能源安全基金”的最新提議為例,她的全盤計劃是,擴大美國國內的能源生產,包括油氣、水力及地熱等。尤其是油氣,她認為應開放弗吉尼亞和南北卡羅萊納州沿海大陸架的開采,以及將阿拉斯加的部分聯邦土地投入用于油氣開采。在此基礎上,她提議將新增開采所獲收益用于彌補赤字和建立能源基金。
顯然,在Mukowski的設想中,設立能源基金的關鍵之處在于,通過擴大本土的油氣生產來降低美國對外能源依賴,實現能源自給和能源安全。但這顯然與奧巴馬能源政策背道而馳,奧巴馬認為,降低能源對外的依賴,除了繼續有限地擴大和保持本土油氣生產之外,最主要的來源將是新能源及提高能效,如果要在大規模新增本土油氣開發的基礎上來設立“能源安全基金”,那么其結果只會遠離既定的能源發展目標,基金也就失去了成立的必要。為此,奧巴馬的計劃是,支持設立能源安全基金來促進新能源科技進步和發展,但要進而規定基金的資金來源僅限于現有的本土油氣開發收益。這個限制的最大用意在于,一旦建立能源安全基金便意味著資源和資金在新舊能源間進行轉移分配,從而變相地削減石化能源補貼和增加新能源激勵,這將提高石化類能源開發利用的成本,降低其競爭力,最后,增量的新能源將逐漸取代存量石化能源。
這樣一來,奧巴馬有關設立能源安全基金的初衷與最先各方的相關提議就南轅北轍了。這也難怪在奧巴馬演講過后的第二天,包括Lisa Mukowski在內的共和黨人便開始抨擊這個計劃,指責白宮為成立能源安全基金設置障礙。
從美國各方圍繞設立能源安全基金所作的博弈過程不難看出:
1.奧巴馬在其第二個任期不會放棄既定的“全能源”戰略及政策,也就是將發展新能源,抑制石化能源的重要性提高到關涉能源安全的高度。
2.能源安全基金體現了美國社會經濟各個層面對于提高汽車能效,發展新能源汽車科技的廣泛共識。
3.減稅背景下建立可能帶來支出的能源安全基金,其經濟上的平衡點必將建立在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價格機制基礎之上,由此,美國極有可能加速其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的建設。
(原標題:美國建能源安全基金用意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