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期以來美國強化了在亞洲的戰略布局,中俄推進合作不僅有利于兩國,對加速推進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所所長馮玉軍
方曉
作為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的“第一站”,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新聞局昨天宣布,習近平將于3月22日至24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
俄方表示,預計俄羅斯總統普京將和習近平討論雙邊合作中的關鍵性問題,包括經濟和貿易、能源和投資、技術和工業合作、區域間和人文合作領域。議程還包括熱點國際和地區問題——中東和北非局勢如敘利亞危機、伊朗和阿富汗局勢發展、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局勢等。
克里姆林宮新聞局稱:“中俄領導人將對進一步深化聯合國、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形式下的協作給予關注。”預計雙方將簽署一系列旨在進一步發展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重要雙邊文件。普京與習近平還將出席俄羅斯中國旅游年的開幕式。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所所長馮玉軍表示,習近平此訪延續了2003年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后首訪第一站選擇俄羅斯的傳統,反映出中方對發展中俄關系的高度重視,意在定調未來10年中俄關系發展方向。一段時期以來美國強化了在亞洲的戰略布局,中俄推進合作不僅有利于兩國,對加速推進世界多極化與國際關系民主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確定未來10年關系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稱,習近平訪俄有三大看點:第一,雙方將拿出哪些舉措,確保雙邊關系在未來10年保持穩步前行的狀態。第二,在地區融合加速背景下,兩國領導人如何規劃和探討下一步務實合作,尤其是改善貿易結構,提升經濟質量。第三,在國際秩序面臨新調整,國際化趨勢明顯的背景下,兩國如何共同推進世界多極化發展,爭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格局中的最優位置。“兩國關系歷經‘互視為友好國家’、‘建設性伙伴關系’、‘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等階段,正迎來下一個重大機遇,已正式啟動的地方領導人會晤機制會成為政治合作的新亮點。”姜毅說。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盧賈寧18日在俄新社舉行的“莫斯科-北京”視頻連線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前一任主席胡錦濤在2003年履新后對外訪問的首站也是俄羅斯,但當時正值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在莫斯科召開,而這次金磚國家峰會的舉辦地遠在南非,因此此次‘普習會’是一次純粹的雙邊會晤。”
盧賈寧表示,盡管雙方關系不屬于國家同盟,但即將進行的訪問將使這種關系抬升至新的水平。
或簽天然氣協議
俄羅斯政府新聞局昨天表示,俄總理梅德韋杰夫將同習近平在3月23日的會談中討論包括能源合作在內的問題。公告中說:“在會談的主要問題中包括經貿和投資合作,落實能源領域大型項目,深化工業合作,發展科技聯系,增加人文、文化和青年交流。”
昨天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約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通電話。梅德韋杰夫表示,習近平主席即將訪問俄羅斯體現了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水平。
李克強表示,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是統籌規劃和協調推動中俄各領域合作的重要平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邀請你下半年訪華并舉行中俄總理第十八次定期會晤,就進一步推動中俄務實合作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梅德韋杰夫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新華社昨天的一篇分析文章直言,隨著中俄上月就擴大原油貿易等能源合作達成重要共識,專家預計,雙方積極推動的航空、核能、天然氣等戰略合作項目有望實現重大突破。
此前,俄羅斯副總理德沃爾科維奇表示,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中國伙伴正在積極磋商,就出口條件進行談判,期望能在習近平訪俄之前達成基礎協議。據他稱,最近數月雙方在天然氣合作問題上取得重大進展,今年很有可能就擴大各個方向的天然氣出口達成具體協議,首先是所謂的東方走廊。他還補充道,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從將在濱海邊疆區落成的工廠液化天然氣出口,以及其他公司能源的出口中看到雙邊具有的很大潛力,包括諾瓦泰克公司在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框架內的出口。
2012年,中國繼續保持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對俄貿易額為875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5.1%。但龐大的經貿數字掩蓋不了兩國經貿結構面臨的突出問題,如能源貿易占比過重、中國對俄羅斯投資增速有所放緩等。
姜毅稱,目前中俄主要通過貨物貿易來拉動貿易額,俄長期向中國出口大量資源性產品,這不足以幫助兩國經貿實現長期穩定的增長,亟須加強結構調整。下一步應促進相互投資,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合作,加快國際運輸、工程承包、信息服務等服務貿易增長。“在能源合作方面,應加大探索上下游一體化合作思路,使成品購買與金融合作相結合,讓雙方共同受益。”
馮玉軍建議中俄加大原子能、航空航天、納米技術、大飛機和中型直升機制造領域合作。他還指出,中俄都是轉型國家,國情和發展模式有相似之處,如何學習和借鑒各自的轉型經驗,讓社會和經濟轉型更為順暢,這是推進政治合作的潛力所在。
(原標題:中俄能源合作將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