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是植樹的好時節。不久前,同事對我說,她女兒所在的小學,組織開展了一次“我為校園添新綠”的主題教育活動,老師要求每個學生都帶一盆花去學校,放在走廊和操場上,綠化美化校園。
據同事介紹,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這項作業,有些孩子把自己家里養的花悄悄帶到學校去,更多的學生則是伸手向家長要錢,然后去花卉市場購買。而小學生身心正處于發育的關鍵期,虛榮心都比較強,為了圓滿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們爭相購買名貴的花卉,少則花去幾十元,多的甚至花費上百元。如此一來,學校一時間確實綠意濃濃、花香撲鼻,然而由于觀賞花卉很難種養,加上學校疏于管理,學生帶去的多數花卉,不到半個月就枯萎了,只留下不少花盆成為擺設。
學校組織開展植樹護綠活動確有必要,能夠幫助青少年增強環保意識。但這種促使學生掏錢買花的教育方法并不可取,既違背了活動開展的初衷,還會引發學生和家長的抱怨,產生諸多負面影響。其實,學校和老師完全可以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情,開展更加富有針對性和教育意義的植樹護綠活動,比如認養一棵“同齡樹”,種植一棵“畢業樹”等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植樹護綠的意義和快樂。
湖南岳陽 陳花
(原標題:如此環保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