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正在用吸油氈處理漂在河面的化工原料 ? ?
南方日報訊 (記者/孫嘉琳)昨日上午,位于沙溪鎮圣獅村的一家化工廠發生了疑似化工原料苯乙烯泄漏事故,化學物質通過市政排污管道流入附近的獅滘河。當地村民中午通過微博爆料,稱有周邊群眾因聞到化工原料揮發出的刺激性氣體而感覺身體不適。到了下午,有人反映稱沿河兩公里外也能聞到化學氣體的味道。
現場:刺激氣味濃烈
記者在下午3點左右趕到現場,發現刺激性氣味依然濃烈,聞起來像油漆和膠水的味道,而受污染的河涌表面漂浮著像油一樣的黑褐色污染物,蔓延面積較大,目測近河邊區域就有超過100平方米,另外河面也有漂浮的死魚。
住在附近的村民告訴記者,聞到這種氣味以后,中午吃飯時一名10歲左右的小孩惡心嘔吐,也有老人家表示受氣味影響,一整天都無法進食,并且感覺頭暈。而據記者了解,共有兩名居民因為不適需要留院觀察,治療后情況已有好轉。
發生事故的工廠名為“新天馬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位于圣獅村和龍頭環村交界處的象龍支路,距離居民區和獅滘河不到500米。村民說,該廠開業10多年來,他們不時都會聞到化學原料的氣味,他們因此向環保部門投訴過多次,但都未能徹底解決,今天的污染情況是近來最為嚴重的一次。
資料顯示,苯乙烯氣體具有刺激性,在高濃度時,對部分人會引起眼及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出現眼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全身乏力等現象。
起因:打翻一桶容量約200升苯乙烯
中山市環保局、安監局、環境監測站等部門下午來到事故現場進行調查和取證,在取得部分水樣和化工材料樣品后離開。沙溪鎮環保分局則在當天中午到達現場,發現兩村交界的危橋附近有2處小孔和1條排污管向獅滘河龍頭環段排放污水。
調查人員介紹,事故起因是工人上午10點半左右在裝卸化工原料時不小心打翻了一桶容量約200升的苯乙烯,清理時沒有采取保護措施,直接用水沖刷,以致污水順著市政管道流進獅滘河,造成污染。
工作人員到達時,工廠方面已將現場清理干凈,因此到底流入河中的是不是苯乙烯、量到底有多少等問題,還有待各部門檢測和查證。
據了解,該廠生產的是不飽和聚酯樹脂,主要是將一些生產半成品在全封閉式的容器中進行物理混裝,而生產過程中并不會產生化學反應,理論上對環境并無較大危害。經沙溪鎮方面初步了解,該廠生產證照齊全,也通過了環保、安監等部門的檢查。
處理:應急小組前往現場處理
事故發生后,沙溪鎮集合多個部門,組成了由副鎮長帶隊的應急小組前往現場處理,除了準備著手抽出下水道與河中污染物,有關部門還責令工廠停產整改,之后會根據相關調查結果進行下一步處理。
記者看到,當天下午3點半左右,負責清掃河面的幾艘環衛小艇來到現場,但由于缺乏工具而無法對污染物進行打撈,需要聯系專業清污隊;一小時后,政府方面從黃圃調來的一輛槽車來到,開始抽出下水道中殘存的化工原料;5點左右,從海事部門調來的船只載著專門用于處理水面污染物的吸油氈到達,正式開始處理水上漂浮的污染物。
根據沙溪鎮環保分局的通報,他們共用120米圍油欄圍住受污染水域,避免污染物擴散;共用了500平方米吸油氈;2臺專業清污車共抽取廢水10余噸。到晚上10點事故河段已恢復原貌,刺激性氣味基本消除。
沙溪鎮環保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此前接到村民投訴都有介入,但該廠生產工藝中并不涉及排污問題,而曾經出現的化學氣味可能是在清洗設備時殘留液體混入水中流進了市政排污管道。
跟進:處理結果將及時通報
今日上午,沙溪鎮環保分局又請來了專業公司挖走并處置河岸上有殘留污染物的泥土,租用船只對受污染河段下游進行巡查,并且委托市環境監測站對水質進行跟蹤監測。
記者就這一事故的處理情況再次咨詢中山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事故相對來說不算十分嚴重,首要的工作是消除污染和穩定群眾情緒,調查結果出來后,他們將依法對涉事企業進行處罰,也會向當地居民和社會通報處置情況。
該負責人承認,按照現在的法律法規,化工廠的位置的確太過靠近居民區,但十多年前審批建廠時法律規定還沒有那么嚴格,附近居民也沒有現在那么密集,因此可以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如果要求該廠搬遷,將涉及如何依法進行賠償、安置等問題,目前難以定論。
(原標題:中山:化工原料流入河涌 兩公里外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