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13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科學院和環境保護部共建廣東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協議簽字儀式13日在北京舉行。雙方希望發揮中科院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環境保護部的規劃和政策優勢,建立合作平臺,共同推動中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對推動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該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主要對象,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物種寶庫”和“基因儲存庫”,保護價值巨大。
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在致辭中表示,截止目前,全國(不含港澳和臺灣地區)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669個,總面積149.65萬平方公里,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4.9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363個,面積94.15萬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功能比較健全的自然保護區網絡,保護了90%的陸地自然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60%的高等植物群落和重要的自然歷史遺跡。
李干杰同時指出,隨著我國自然保護區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一些新問題也不斷凸顯,制約了自然保護區事業的持續發展。特別是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在管理手段、監測技術、科學研究、社區共管,生態補償政策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為解決自然保護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中科院和環保部決定共建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強院部合作,發揮中科院的科研技術和人才優勢,環境保護部的規劃和政策優勢,建立合作平臺,共同推動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據介紹,此次共建的主要任務將包括創新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保護措施和途徑;加大鼎湖山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力度,提高資源管護、科研監測、監督檢查、科普教育的水平;開展管理政策研究,在生態補償、社區共管等方面先試先行;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引進借鑒先進技術和方法等內容。
環保部和中科院希望通過院部合作共建,將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設為國內一流水平,具有國際水平的示范型自然保護區,為提高我國自然保護區整體水平,為建設生態文明做出貢獻。
(原標題:環保部中科院將共建鼎湖山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