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席記者 張鵬翔 通訊員 王玉璞)近日,甘肅銀光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白銀分部)環境污染治理項目順利通過國家國防科工局組織的現場竣工驗收。銀光集團(白銀分部)環境污染治理項目于2011年完工并投入運行,經過一年多的運行,實現了廢水、廢氣達標排放,白銀市的優良天氣由原來的185天達到2012年的308天,徹底告別了影響白銀市民多年的硫酸霧污染難題。
據銀光集團含能公司化工六廠廠長降鴻濱介紹,銀光公司原有兩條廢酸處理生產線和一條廢水處理生產線,用于處理含能材料生產線產生的廢酸和廢水,始建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工藝采用原蘇聯上世紀50年代的技術。由于工藝落后、能耗高、廢酸回收率低,生產過程中硫酸霧、氮氧化物、廢水超標排放。硫酸霧尾氣排放濃度超出國家標準3.7倍,氮氧化物排放濃度超出國家標準1.7倍。
降鴻濱稱,公司從未停止過治污的步伐,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治理。但由于技術難度大、投資總額高,始終得不到有效根治。多年來,企業生產區、生活區及周邊市區、附近鄉村長期處在酸霧彌漫的環境中,人身健康受到傷害,群眾生存環境極為惡劣。
2007年6月6日晚8時,甘肅銀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發生硫酸霧污染事故,造成大氣環境嚴重污染,持續時間達3個小時之久,整個白銀市區籠罩在酸霧之中,能見度不足15米,行人呼吸道受強烈刺激,咳喘不止,呼吸困難。正值學生高考時期,城區彌漫的酸霧讓市民苦不堪言,紛紛舉報投訴。
民眾的反映引起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的高度重視,做出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制止超標違法排污”的批示,要求企業立即停產治理。銀光集團的硫酸霧治理難題被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相關部門專門組織成立了805廠環境污染治理項目領導小組,協調、指導和幫助企業解決污染超標的治理問題。企業籌資1000多萬元改善了原有廢酸處理裝置。
2007年8月10日,銀光集團環境污染治理項目開工奠基。該項目批復投資3.93億元。廢水處理系統于2008年8月24日開始建設,于2009年11月27日建成投入試生產。稀硝酸處理裝置于2008年5月1日開始施工,于2010年8月建成投入試生產。稀硫酸處理裝置于2009年9月1日開始施工,于2011年4月7日投料試生產。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邊運行、邊總結、邊整改,新裝置運行指標全部達到甚至優于項目批復的建設目標,稀硝酸濃縮能力達8萬噸/年,稀硫酸濃縮能力達52萬噸/年,生產廢水處理能力達78萬噸/年,硫酸回收率高于99.5%,廢水廢氣達標排放。
(原標題:甘肅銀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環境污染治理項目通過驗收 白銀市優良天氣由原來的185天達到2012年的308天 銅城市民徹底告別酸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