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通山縣村莊里的“人工濕地”
(見習記者劉閃)第21屆湖北環保世紀行昨日在荊門鐘祥市落幕,連日來采訪團記者先后走進咸寧、荊門等地10余個農村。一處處干凈整潔的房屋和清澈潔凈的水源,見證了我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3年來的巨大變化。
在咸寧市通山縣石垅村、劉家嶺村等村莊,都有一方水塘,水面架著隔柵,上面鋪墊泥土種植著綠色植物。這種“人工濕地”系統日處理污水能力80噸,可解決1000戶生活污水。
在通山南林橋鎮石垅村人工濕地附近,村里碧水亭有一處水流常年不斷。“碧水亭內的水池分為飲水池、洗菜池和洗衣池,飲水池內的水可以直接飲用……”通山縣環保局副局長華成柏現場用雙手捧起池中水一飲而盡。
省環保廳相關人士介紹,2010年5月以來,我省投入19億元在全省2200個建制村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置等設施。目前,這些示范項目建設已基本完工,惠及370余萬農村居民。
(原標題:圖文:環保局副局長捧池中水直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