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新聞 時間: 2013-05-13來源: 信息時報
市民論壇
今年起,廣東首次推行環保考核,受督辦的地方政府若整治污染不力,監察部門將約談市長并通報批評,考核時“一票否決”。
于以往環保問題找環保部門的短視思維相比,廣東環保考核“約談市長并通報批評”的靶子打得更準些。因為在現行的行政體制下,一家污染企業從引進到排污到治污到關停,環保部門的話語權相當有限,這也從根子上決定了環保部門在維護、整治地方環境過程中的地位遠遠沒有“市長”重要。環保考核緊盯“市長”,可謂是牽住了牛鼻子——它倒逼一把手在政績與民生間做好權衡,進而由環保部門將具體工作反應到現實層面——既要追求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值得提醒的是,環保考核的重心不僅體現在地方的治污能力,更體現在如何從源頭上防范污染問題的產生。基本邏輯就是,環境被污染了,固然要積極整治,但若能從一開始就拒污染企業于“千里之外”,根本就不給其污染環境的機會豈不更好?很多環境污染問題對地方所造成的傷害是永久性的,治理起來絕非易事,如若治理成本抵消甚至超過了發展效益,即便該地方因積極整治污染而未被“一票否決”,但從情理上仍是說不過去的,自然也得不到民眾認同。因此,環保考核的重心除了叮囑地方必須對現有污染進行積極治理外,更需盯緊潛在污染,防止在引進項目時“饑不擇食”,讓“三高”企業大行其道。◎鄧子慶 職員
(原標題:環保重心更在防污)